第121章(第2/2頁)

趙德良停下來後,大家全都沒有話,每個人都在思考。大家心裏都清楚,這番話,肯定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所指的。但究竟指什麽?大家又一時想不明白。

到這裏,我想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社會,什麽最重要?趙德良過這句話,再一次了大家,竟然沒有一個人回答。他顯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回答,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下去。他,你們很可能會,法律最重要。現在是法治社會嘛,法律是一切的根本。但是我要,這種觀念是錯的。不是法律最重要,而且社會秩序最重要。法律只不過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什麽是社會秩序?我的理解,主要有兩大部分,一是社會的結構秩序,一是社會的行為秩序。當然,還可能有別的秩序。社會的結構秩序又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行政結構,倫理結構等。在*列寧主義理論中,這被表述為層建築。法律,只不過是維護層建築的工具。

趙德良喝了一口水,接著往下。這個倫理結構,是個很有趣的東西。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倫理結構的國家,過去,我們講天地君親師,這就是在強調社會的倫理結構。現在不講了,天地君親師,被認為是封建倫理,被砸爛了。我們不是封建倫理還是別的什麽倫理,這是理論家研究的事,太深奧了,一下子我們也不清楚。我們只實際中的例子。有一種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一個家庭結構中,秩序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家庭中,必須有一個頂梁柱,而這個頂梁柱,也必須是父親,絕對不能是母親。你們可以仔細回想一下身邊的家庭。一個家庭中,如果父親非常強勢,這個家庭的子女,就一定非常團結,也同樣非常強勢。相反,如果這個家庭的母親非常強勢呢?在對內,這個家庭中的男人,肯定弱勢。在對外,這個家庭所有的事,全都是女人出面。而別人待這個家庭,也一定是同情的認可。我們這代人,家裏都有很多個兄弟,凡是多兄弟的家庭,如果父親是個頂天立地的人,這個家庭就一定會興旺。如果父親不成器,長兄能夠頂天立地,將幾兄弟緊緊地團結起來,這個家庭,同樣可以撐起一片天。只有父親和長兄都不在了,老二才可能頂天,撐起這個家。父親或者長兄仍在,但都不成器,就算下面的兄弟中,有某一兩個人非常出色,這個家,也一定是四分五裂的。你們回想一下自己周圍的家庭,是不是這個情況。我沒有仔細研究過,這到底是一種什麽規律,也沒有到與此相關的理論。不過我想,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秩序的體現。由家庭聯想到一個國家,聯想到東西周。西周的周幽王,就好比一個家庭的父親,周平王就是長子。無論周幽王是個好父親還是壞父親,周平王造了父親的反,肯定是個壞長子。這個長子壞了,他的兄弟姐妹就亂了,哪怕有一兩個成器的兄弟,也撐不起周朝天下了,西周過渡到東周,並且發展到後來的春秋亂象,戰國烽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