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2頁)

兩人都知道這種閑聊顯然不是今晚的主題,還是趙德良率先切入主題,說,運達同志,從我到江南工作以來,總體講,我們有分歧有合作,更多地還是合作共事,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能夠心向一處想,勁向一處使,才有了江南目前的良好局面。不過,我們今天不談工作,談談同志式的兄弟感情。

陳運達聽了趙德良的話,他萬沒想到今天的談話話題是這樣輕松卻又讓自己感到有些無所適從,連忙說,好的,一切聽書記的。陳運達見趙德良如此坦誠,心中自然也有一些激動,畢竟在當前形勢下自己屬於被動一方,趙德良無論從那個角度講,都是處於強勢,而趙德良絲毫沒有居高臨下的意思,沒有讓人感到盛氣淩人,頓時有了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相識恨晚的感覺。

於是,陳運達說,德良同志,說來慚愧,您也知道由於與前任書記的爭鬥,到現在我還心有余悸,說實話,那時袁百鳴來江南工作時,作為我本人從心裏是歡迎的,工作上也是盡力配合的,可他就像一個流氓政客,不想著如何做事,天天琢磨如何整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您到江南工作後,我內心是有戒心的,對您的工作支持力度也不夠大。

趙德良說,運達同志,咱們不講這些讓我們不愉快的事,有人說相識容易,相知太難,更何況我們都是高級幹部,以前彼此也沒有共事,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總得有個過程。

陳運達說,趙書記,從您到江南工作以來的所作所為,有些事我一時想不通您意圖,事後反復想,還是您的想法更富前瞻性,真理在您一方,今天我發自內心地叫一聲班長,在江南省委班子中您就是當之無愧的班長。今天您不讓講,我也得說,有些問題過去我確實是帶著與袁百鳴冷戰時的思維去處理的。比如,在對待黎兆平的問題上,現在看來,是我的思想狹隘了,這一點我必須向您和省委檢討。

趙德良也被陳運達的真誠感動著,運達同志,你不用過於自責,如果我處於你的位置,又有前期的教訓,可能我處理得更為過激,好在我們在這方面達成了共識,形成了一致的意見,這是比什麽都珍貴的。

趙德良接著說,運達同志,我是山東人,來江南工作是中央的決定,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作為江南人,我想你比我更希望江南又好又快的發展。兄弟同心,其力斷金,我們有什麽理由不把江南發展好,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現在,有許多單位,從潛意識中,總覺得黨委政府是兩套班子,兩套馬車,搞本位主義,一點政治常識都不講,怎麽就不明白,從根本講,無論是黨委,還是政府,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任何人都不能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撈取個人利益的籌碼。更何況政府首腦是黨委的第一副書記,在黨委決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一旦形成決策,在執行中有些政府人員又覺得是在執行黨委的決定,消極怠工,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陳運達說,書記講得極是,目前在一些地方,內耗確實嚴重制約了一方的發展,這個問題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趙德良說,我們過去講加強“兩個文明”建設,近些年,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之後,又增加了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關鍵是什麽,重點看黨政一把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政一把手團結了,政治生態就會更好地健康發展,否則,政治文明就是一句空話。沒有政治文明,其它兩個文明也就無從談起。

兩位巨頭話越來越投機,氣氛始終十分融洽,又溝通了振興江南的一些看法,不知不覺時間已經到了零晨兩點,兩人談興仍濃,還是陳運達考慮趙德良幾天都沒有好好休息,主動走向前,德良同志,今天很受教育,很受鼓舞,您早點休息,不過我今天鄭重表態,江南的大計您要多考慮,無論到什麽時候,我都堅定不移地支持您的工作。

趙德良站起來,主動握著陳運達手,好,我們共產黨人就要有這樣的胸懷和氣度,除了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別無所求,讓我們團結起來,為江南的美好明天一起努力。

唐小舟得知了談話的情況,著實興奮了一陣子。唐小舟想,現在有些人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對事,仿佛世上除了自己沒有一個好人,更沒有一個好官,在內心裏多的是猜忌,少的是信任,如果不扭轉這種心態,對人對已都是有百害無一利。如今這兩位巨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在江南官場一定會起到巨大的良好的導向作用,更預示著江南必將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