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第2/2頁)

這個方案的提出,是因為柳泉江在陽通境內下了一個陡坎,上遊水位,比下遊高得多,陽通市,因此永遠地處於柳泉江洪水的威脅之中。好多年前,便有水利專家提出,在此建一座水電站。這一項目,確實可使陽通的水患大大緩解,但也有一些現實的問題,水電站的規模如果小了,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如果規模上去了,蓄水面積就得增加,上遊大量的土地便會被淹,移民問題又成了大問題。這個項目搞了好多年,反反復復。此次,柳泉江決堤,梁天培被動異常,如果不是趙德良在後面替他撐腰,幾乎就面臨下台危機。稍稍緩過氣來之後,他便開始推動柳泉江水電站項目。【百度搜:5uxiaoshuo】任何一地申報方案,都要在班子裏尋求支持。陽通所找的支持者有幾個,陳運達、余丹鴻、楊泰豐等人,都是他們的遊說對象。其中,打頭陣的是余丹鴻。余丹鴻首先發言,他說,他在陽通工作過,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對柳泉江,他的印象是非常深的。他去陽通的第一年,就遇到了洪水,那一年還不是江南省抗洪形勢最嚴峻的一年,陽通的洪澇卻非常嚴重,損失慘重。洪災發生過後,他去災區看了看,放眼望去,全都是水。農民們一切的努力,一夜間全被沖毀了,那時,他心裏很難受,只恨自己當時沒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治理柳泉河。後來,市裏向省水利廳和水利部爭取,想建一座水電站,既能解決洪澇之苦,又能夠替國家發電,兩全其美。他當時是這一項目的積極支持者和推進者。可惜,十幾年過去了,這個項目,仍然還停留在紙上。

彭清源提出了一點疑問,他說,我聽說,柳泉河的流量,現在在逐年減少,是不是真的?我仔細看過陽通提供的資料,上面並沒有提到這件事,所以有些疑問。

丁應平接過去說,我和彭書記有一樣的疑問。陽通的情況,我比較了解一點,我注意到,這份材料裏提到的流量,應該是柳泉江汛期的流量,而不是枯水季節的流量。另外,據我所知,柳泉江汛期只有兩個月,兩個月後的流量情況,這裏也沒有標明。

圍繞這個項目,常委們進行了一番討論,並不是很激烈。陽通方面的工作顯然沒有做好,面對常委們的詰問,他們要麽不知道,要麽顧左右而言他。最終投票的時候,好幾個常委投了反對票,出現了贊成票和反對票旗鼓相當的情況。這類方案,是要往上報的,在內部都無法取得一致意見,報上去,獲得通過的可能,就更小。最終意見是重新論證,再報上來討論。

唐小舟想,彭清源和丁應平,是說到點子上了。如果僅僅只是強調發電功能,這個項目,通過的可能,估計非常小。

第三個討論柳泉市的環保新城建設項目。唐小舟認為,這個項目是王增方的政績工程。柳泉是一座歷史古城,柳泉市,便建在這座古城之上,幾十年間,看不到多少變化。改革開放以後,柳泉開始快速發展,但無論怎麽搞,也是在古城的基礎上翻新,很難跨過柳泉江,發展到北邊。根本原因在於,柳泉江這一段,只有一座橋,雙向六車道,江邊人口不多,只有一個江北農場。改革開放以後,江北雖然有些發展,但與江南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王增方當上市委書記後,提出一個環保新城建設計劃,借鑒浦東新區的搞法,大面積開發江北新區。這個計劃中,柳泉江還需要建三座橋,辟一條過江隧道,同時,申請未來的城市輕軌計劃通過柳泉江,進入江北。

這個計劃,等於在柳泉建了一座新城。投資時間非常長,長達二十年時間,項目的遠景,則是在江北建一座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