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第2/3頁)

一聽這話,關隱達就留意看了這婦女,一臉臟兮兮的,五官像是擺錯了位置。這女人會有人來強奸?看樣子這婦女有點潑,不勸走的話,等會兒嚎啕大哭起來,整個賓館就甭想安寧了。

果然,這女人突然扯開了衣襟,露出了乳房,嚷道:“你們看你們看,這青的紫的都是鄉長打的。”

一位女工作人員忙上前厲聲喊道:“快把衣服穿好。”

那婦女卻把小孩往地上一丟,還要脫褲子。賓館幾個女服務員忙過來幫忙,按著那婦女,把她的衣服扣好。

關隱達見這事有些棘手,便親自過去說:“你有什麽事,到公安局去反映清楚。宋書記正在開一個重要會議,沒時間。再說全地區六百多萬人,大家有事都要找宋書記,就是天上掉下一千個宋書記也忙不過來是不是?”

那婦女見關隱達架勢不同,倒也安靜些了,卻又說:“我來縣裏告狀幾天了,哪個門都不讓我進,我們娘兒倆三天沒吃飯了。”

關隱達只求馬上能把人支走,不然他的責任就大了。他掏掏口袋,拿出一張一百塊的錢,說:“我這是給你的,你去吃點飯,完了再去公安局把情況反映反映。”

那婦女望望關隱達,接了錢,抱起小孩走了。

關隱達進會議室時,匯報會已開始了。宋秋山對黎南縣引進人才的做法表示極大興趣,指出關鍵是要改善用人環境,真正使人才既要引得進,更要穩得住。宋秋山說著說著,靈感爆發了,提出了個“梧桐工程”的設想,所謂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黎南縣便成了西州“梧桐工程”的策源地。宋書記在黎南活動了兩天,他的“梧桐工程”的思路越來越明朗。他離開黎南的時候,一個地委政策研究班子留下來了。很快,宋秋山的“梧桐工程”取代了張兆林的“兩走工程”。又因張兆林是宋秋山的上司,“梧桐工程”便被解釋成“兩走工程”的發展: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關鍵是要引進人才啊!

宋秋山在黎南幾天,沒碰上棘手的事,直說這裏社會安定,群眾專心致志忙發展,很好啊!送走宋秋山,向在遠才松了口氣,拉著隱達的手,說:“隱達同志,多虧你了!”

可是過了幾天,銀盤嶺鄉黨委書記陳世喜打電話給關隱達,匯報說:“那天在賓館瞎鬧的那個婦女是他們鄉的超生戶,手中抱的是第四胎了。幾天前,鄉長熊其烈帶著計劃生育工作組上她家去做工作,她放肆撒潑,滿地打滾,要死要活。她說要從她家屋後的山坡上跳下去,鄉長一步上前抱住了她。這婦女就耍賴,說鄉長調戲她。磨了一天,沒有結果,工作組暫時撤了回來。鄉裏工作組以為她躲到親戚家去了,還到處找她。不想她到縣裏來了,又說鄉長強奸了她。那天關書記給她一百塊錢,要她吃了飯去公安局反映情況。她哪裏去?徑直跑到了鄉政府,說縣裏關書記是她親戚,她要找鄉長算賬。一般超生對象躲都躲不及,她倒鬧到鄉政府來了。”

關隱達感覺鄉裏的同志對這事有看法了,熊其烈只怕還一肚子火。這是關隱達萬萬沒想到的。就怪自己婦人之仁,給了她一百塊錢。這種人哪,就是這麽不識好歹!

他知道下面同志為這事有看法並不為過,但他不能在電話裏就道歉,只是解釋了一下當時的特別情況,最後說了幾句客套話,要他們還是要注意一下工作方法。

這幾天有些奇怪,天天晚上有群眾到他家裏來上訪。有工廠發不出工資的工人,有要求安排工作的自衛還擊戰傷殘軍人,有嫌生活費少了的五保老人,連夫妻離婚後女方要求男方賠償的事也找來了。他們都說,群眾都反映,關書記是老百姓的貼心人,最肯給群眾辦事。

陶陶本是最有耐心的,平時來了人,她總是笑臉相迎。這回她向關隱達發了火:“這是怎麽回事?也不管是不是你分內的事,都來找你。我們這日子怎麽過?通通這書還讀不讀?”

關隱達也有火了,把陳興業和馬志堅找來,狠狠批評了一頓:“門衛是怎麽搞的?信訪辦都是幹什麽的?”

縣委、縣政府在一個大院,門衛由政府辦管,信訪辦由兩辦共管,以縣委辦為主管。今天是關隱達來黎南後第一次發火,兩位主任都不好意思了。兩人都說要加強門衛和信訪工作,不能讓領導的精力分散在煩瑣的小事上。

這麽弄了一下,情況才有所好轉。晚上上門的群眾照樣有,比前一陣卻少多了。他便交代兩辦主任要進一步抓一下。

關隱達冷靜一想,這事來得有些蹊蹺。一定同他那天給了那個女人一百塊錢有關。是誰在中間搗鬼?要說可能的話,只能是熊其烈。那件事只對他有直接影響。但細想又不像。銀盤嶺鄉距縣城五十多公裏,而最近到他家來上訪的多是城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