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線救“園”(第5/27頁)

離亭子還有十數步,魏德正站住,擡手指指,說:“誰數過沒有?是不是八角?”

費局長他們就仰視著亭子,走上半圈,一數,還真是八角。魏德正伸出拇指和食指,說:“還是八好,是個吉祥數。都說現在的人對這個八字感興趣,娶親嫁女,喬遷開業,離不開八;開部車子,用個手機,要擇八字結尾的號碼;連住賓館,選擇辦公室,也得八樓八號。其實古人更崇尚八,周易有八卦,時令有八節,中醫有八綱,樂器有八音,命運有八字,書法有八體,文章有八股文,軍隊有清軍八旗,最為神通廣大的是八仙過海,最有煞氣的是八大金剛,最可靠的是八拜之交,連農業生產也是八字憲法最管用。”

說得大家點頭頻頻,說魏書記對八字還真有研究。魏德正也就更起勁了,又說道:“自古至今都是八字當頭,官場不是世外桃源,自然也處處離不開這個八字,只要執行好這八字方針,就會大有收獲,步步高升。”

當官竟然還有八字方針,這倒是眾人沒細想過的,感到新鮮。於是紛紛討教魏書記,到底怎樣才能執行好這八字方針。魏德正微微一笑,說:“你們想想看,初入官場,最要緊的是什麽?自然是學會說話,要有一張八哥嘴。做官一張嘴,處處人和美,誰見過天天閉著嘴巴而有人緣有長進的?所以要見人說人話,見神說神話,再在此基礎上修煉到見人說神話,見神說人話的高水平。具有八哥嘴當然只是一個方面,還得有實際行動,各種關系都要理得順。怎麽理順各種關系呢?最重要的是八方周全,做到處處圓滑,事事周到,天衣無縫,滴水不漏,上下左右都能打理得妥妥帖帖。這叫做八面玲瓏得月多,自然要風有風,要雨有雨。得月之後,如果還有八鬥之才,這人就如虎添翼,可以直入雲霄,功成名就了。不過八鬥之才是經世濟國之才,不是隨便哪個都能擁有的,一般人不必過高要求自己,只要具備前面幾個八,就可混跡官場,位顯權重了。誰有了位置和權力,誰就八方呼應,入室前呼後擁,出門警車開道,站在台上有掌聲,走到台下有媚臉,報紙的頭版頭條有重要指示,電視的黃金時段有音容笑貌。到得這一步,那就算形成了自己的氣候,可謂八面威風矣。”

一番話,讓一行人大開眼界。費局長說:“我們可要牢牢記住魏書記這八字方針,落實在行動上,貫徹到工作中。”李局長說:“我可惜不會寫文章,否則把魏書記的高論買過來,寫成書,肯定能暢銷全國,大賺一把。”魏德正搖搖手,說:“這玩笑就開到這裏了,今天是因為跟大家在一起高興,才這麽口沒遮攔。”

說笑著進了亭子。環顧四周,才發現這是城東一帶的制高點,前瞻可望見小半個維都城,後瞰是半郊半城的開闊地帶,那條維河水在起伏的山前逶迤東去。魏德正說:“風景這邊獨好!怪不得前人要把這裏當做八景之一。過去只聞八角遠眺的芳名,也沒身體力行,到這裏來過,早知如此絕妙,也上機關幼兒園來辦個月票,有空常來走走。”李局長討好道:“魏書記有意,那月票的錢由教育局開支。”費局長說:“月票就免了。卓園長跟傳達室打聲招呼,魏書記隨時到隨時開門。”

魏德正不理會兩位,對卓小梅說:“機關幼兒園還有些地盤嘛。”卓小梅說:“我聽園裏的老職工說,當年建園時,八角亭周圍都是沒主的荒地,雜草叢生,還有野兔出沒。市委領導帶著建園人來選址時,八角亭沒被劃入幼兒園範圍,是後來的打樁人見亭子孤零零地豎在這個山坡上,順便把樁子打了過來,說是免得政府再派人來處理這塊廢地。將亭子圈入幼兒園後,覺得原來的地盤不方正了,又重新打樁,再擴大了半圈,結果面積比原來增加大半。為此幼兒園的人指著打樁人的鼻子,罵他們給幼兒園添亂,還找市委領導大吵了一場,要縮回到原來的地盤,是領導又批評又教育,大道理小道理講了一大堆,才不得不做了妥協。就這樣一直到今天,還是當初打樁圈的範圍,沒增沒減過。”

魏德正哈哈大笑道:“當時的人挺有意思的,不花錢的地皮送到手上還要嫌棄,現在地皮就是生產力,就是亮花花的票子,就是響當當的GDP增長速度。我不知各位見過鄉下的土地祠沒有,祠門兩旁寫著這樣的對聯:土能生白玉,地可產黃金。原來土地就是金玉啊,我都想在城裏建上這種土地祠,寫上這樣的對聯。現在政府愁的就是沒能有效壟斷土地市場,城市擴建要土地,安居工程要土地,工業園區要土地,有了土地才有發展機遇,才有築巢引鳳,吸引外來資金技術和人才的鐵手腕。也就是說政府只要有土地,就一有百有,什麽都有。所以誰願意給我地皮,我給他下跪,喊他做親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