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5/8頁)

盡管文章不是自己寫的,見過報紙後,甫迪聲還是挺高興,對外間小陳說:“你把喬不群給我叫來,我有話跟他說。”

小陳比甫迪聲先看到報紙,正在剪貼這篇宏文呢。這是甫迪聲前任秘書蔡潤身留下的傳統,凡有以甫迪聲名義發表的文章和關於他的報道,都一一剪下來,分門別類貼到十六開大本子裏。別看這項工作不起眼,以後甫迪聲做了大首長,要出文集和回憶錄,這些剪報可就有大用場了。小陳當然不能扔了蔡潤身的光榮傳統,每天一進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拿過桌上的《桃林日報》,翻找甫迪聲的大名。就是要跟領導外出,當天沒空進辦公室,回來後也要及時補上落下的功課。

聽到吩咐,小陳應聲出門,很快叫來喬不群。輕輕推開裏間的門,先給甫迪聲報告一聲:“喬主任來了。”這才讓過喬不群,順手將門帶上。

喬不群的尾椎骨剛挨著沙發,甫迪聲便用指尖彈彈桌上報紙,說:“文章看到了吧?”喬不群說:“已看到了,想不到司馬克他們這麽快。”甫迪聲說:“報社還算聽招呼,沒忘記我要求的“三拿”精神。你把我的意思轉告給他們,以後還要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

甫迪聲這麽在意專題報道,恐怕不完全是報社沒忘記“三拿”精神,主要還是司馬克善於把握時機,該甫迪聲三個字上頭版頭條時上了頭版頭條。喬不群說:“我一定傳達好甫市長的指示精神。”又說:“剛才我已接到好幾個電話,反映甫市長這篇文章寫得好,寫出了桃林實際,更寫出了桃林的前進方向和桃林人民今後的希望,實在鼓舞人心。”甫迪聲笑道:“哪裏是我寫得好?是你這個大秀才寫得好嘛。”

喬不群不想把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實話說:“也不是我寫得好,主要是尚寶成執筆執得好。”甫迪聲說:“尚寶成的筆執得好,我也承認,可思路還是你的嘛。”喬不群說:“我提供了些參考意見,材料和文字都是尚寶成組織的,他的水平不錯。”

甫迪聲忽然想起一句古話,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有一張嘴,閉久了會發臭,走到一起免不了要說說話。不說國事家事,就說人是人非,反正離不開事事人人這兩大件。國人又有個習慣,喜歡人前說人好,人後說人壞。結果人前說得再好,人家也不領情,覺得你是討好賣乖,情虛意假;人後半句壞話,卻認為你別有用心,沒有不當真的。於是舌為禍根,口是冤井,不著邊際的官腔套話虛言應運而生。喬不群這小子肯定深諳這層道理,才反其道而行之,一提到尚寶成,就盡說他的好話。甫迪聲當然還記得研究室撤銷時,喬不群去綜合處的呼聲最高,不想卻安排了尚寶成,讓喬不群去紀檢監察室做了副主任。若換了別人,自己的位置被人占去,怕是要記恨一輩子了,喬不群卻對尚寶成還這個態度,實屬難能可貴,不管他是出於世故,還是出於真誠。至少比那些一有機會就貶低人家擡高自己的家夥,喬不群這麽做要高明一些。

喬不群不願想得太多太遠,手頭好多事情正等著他去處理。人生在世,無法回避生生死死的哲學命題,可每天面對的還是點點滴滴的工作和生活。再高深再偉大的哲學,也是沒法取代具體而實在的世俗人生的。

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應付好市裏的幾項中心工作。經過市委政府等部門的努力,甫迪聲提出的兩立工程方案基本形成,只等年後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跟各縣區和部門簽訂完責任狀,就可貫徹落實下去了。這是甫迪聲和欒喜民上任黨政一把手後的第一個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會議規模比較大,準備開到鄉鎮領導一級。兩位一把手都非常重視,幾次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親自布置會議籌備工作,反復強調會議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鼓勵會務人員克服困難,認真工作,為會議的成功召開做出應有的最大的努力。

主要領導這麽重視,喬不群自然不敢掉以輕心。雖說會務由市委政府承擔,可孫文明究竟是常委領導,不可能天天泡在會務裏,真正的負責人也就是喬不群。會務人員也以政府辦為主,喬不群帶著大家,天天吃住在賓館會務組裏,從材料準備,會場布置,到吃住安排,參觀討論,都得把關督促。

一連忙了兩個星期,大家都覺得有些辛苦,給喬不群提意見,不能只要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天天都工作餐,營養跟不上來,對工作可有影響。喬不群同意改善一下生活,晚餐讓盛少山和行政處柴處長要個大點的包廂,多加幾道菜,享受享受。到了桌上,又提出點個鯉魚,大家好跳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