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丫三歲了

香氣四溢的清茶,唐逸慢慢抿了一口,圓桌旁,趙發書記正在翻看唐逸草擬的意見,前面一些關於基層換屆大的指導方針主要是四點“平穩過渡、進一步調整幹部年齡結構、各級班子主要負責人人選要德才兼備、充實業務幹部和技術幹部進入領導層”當然,真正形成決議時說法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趙發微微蹙起眉頭,雖然唐逸的意見和中央精神契合,但落實在遼東,給人的信號可就微妙了。例如調整幹部年齡結構,唐逸的意見書裏明確認為要硬性下調,將市一級常委班子的平均年齡降2-3歲。看似簡單,實則會全盤影響市一級班子的換屆,一些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夠資格提拔的幹部,說白了就是熬資歷熬得快到了齡,擱以往慣例照顧情緒也好,講人情也好應該會被提拔的,這部分幹部很大的可能會被卡下來。

“用硬性規定來調整年齡結構還是不好吧?”趙發書記好似沒有準備聽唐逸的解釋,翻開了下一頁。

唐逸嘴唇動了動,終於還是沒有開聲。趙迪調走後,唐逸和趙發書記的話題好像越來越少了,兩人之間的關系有一種冰封的趨勢。其實趙發書記倒不是對趙迪有什麽特殊的感情,所謂趙家幫,只要趙發書記願意,完全可以再制造出新的李家幫馬家幫等等來和唐逸抗衡,這不過是制衡之術,趙迪終究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

問題就出在這枚棋子並不是趙發書記想動的,甚至趙迪受到一些牽累前,趙發書記根本沒有思想準備,令他很被動,這就是所謂的一輩子獵鷹,反而被麻雀啄瞎了眼的感覺吧。

唐逸聽說來著,趙發書記在一名中央領導同他談話時,用了“遼東工作不好幹”“有些幹部不太會團結同志”之類的說法。

遼東黨政一把手矛盾在上層漸漸有公開化的趨勢,唐逸也很頭疼,相比較起趙發書記,唐逸承受的壓力更大一些。

而看著趙發書記現在冷淡的態度,唐逸也只有保持沉默,免得兩人關系越來越僵。

“王立國調任白山州委書記?”趙發書記翻看著最後一頁唐逸關於白山自治州施政的構想,臉色愈發難看。他早就知道唐逸對白山州的一把手單曉濤有意見,單曉濤打電話的時候還向他發過牢騷,雖然挨了他一頓訓斥,但單曉濤一些話還是令他有些觸動。

慢慢放下了手頭的材料,趙發語重心長地對唐逸道:“經濟為綱的年代,也不能不要穩定吧?王立國有魄力有幹勁,我認可他的能力,可是他同樣有缺點,喜歡放炮,搞衛星,咱們還是要量才適用,王立國那一套在寧邊風風火火,在白山怕是行不通。”

唐逸笑笑道:“白山和西北西南的民族自治州不同,民族分裂勢力歷來在這裏站不住腳,倒是經濟發展上不來,朝鮮族同胞看到韓國,甚至對比新義州的變化,心裏都怕會起疙瘩,國際形勢不同了,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問題。”

“新義州?”趙發書記大有深意地笑了笑。

唐逸自然知道趙發書記笑什麽,朝鮮的新義州特區看似紅紅火火,實際上可以說是一個怪胎。朝鮮高層沒有下決心深化改革的意圖,新義州特區被鐵絲網和圍墻同朝鮮完全隔離開來,現在倒更像朝鮮財政的抽血機器,根本就沒起到帶動朝鮮內地經濟發展的作用。大多數朝鮮人,生活和過去一樣與世隔絕,雖然糧食短缺的狀況得到緩解,但“苦難的行軍”還是沒有結束,而且西方一些勢力更認為新義州的財政收入給朝鮮發展軍備提供了便利,對共和國邊境采取的開放貿易狀態也很不安。

不過新義州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白山州的發展落後於新義州,不可避免會對國內朝鮮同胞的心態產生沖擊,尤其是國內朝鮮族的新一代出現了許多青少年自認是韓國人的新情況,雖然不必大驚小怪,但也應該適當地予以重視。

趙發書記拿起了茶杯,琢磨了一下,說道:“這樣吧,總體上的方針我同意,要政研室修改潤色正式作為決議討論,至於白山州班子,我再考慮考慮。”

唐逸微微點頭。其實白山州州委書記,唐逸理想的人選是省商業廳廳長高震,以前安東市常務副市長,和張震被人戲稱為安東雙塔的那個嗓門異常洪亮的幹部,穩重而又有開拓精神,王立國在一些事上確實有些毛躁,喜歡和上級頂牛,組織部長趙偉民就尤其對他有意見。

不過如果提名高震,想必通過的難度更加大,唐逸只有退而求其次,準備將王立國頂上去。

“松平市最早換屆,這幾年松平的經濟發展趨緩,來自松平市的人大代表呼聲很強烈,對這次換屆也給予了很大希望,這屆班子不能輕忽啊!方坤呢,這些年在松平做了很多事,幹部群眾都很擁護他,新班子要繼往開來啊,新市長如果沒有方坤的能力,是要挨罵的。”趙發講得很透,顯然這次常委擴大會議上,趙發書記希望能和唐逸取得共識,將松平班子組建的主基調定下來。而對於唐逸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趙發書記沒什麽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