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4章 只為一人(第2/3頁)

“這麽盤點一下,季銘真的沒啥可做的了,主演商業電影票房是影史第一,投資電影票房是影史第三,主演藝術片拿了威尼斯影帝和一堆一堆各類影帝,主演話劇拿了大滿貫……高處不勝還,獨孤求敗啊。”

——“這就是為什麽他要去做音樂劇了吧?”

——“是哦,全新的領域,才能夠放開手腳啊。”

——“啊,人家才22歲,就把一條大道走到了頭,不得不換一條路走了,真是……”

除了企鵝之外,頒獎典禮後的第二天,從官方到娛樂圈,絕大部分的媒體都參與報道了這個消息,覆蓋面之大,大約所有訂報紙、有手機、喜歡聊天兒的人,都能接收到這個消息了。

從最普遍的“轉發祝賀,季銘奪威尼斯影帝!”,到略激動的“華人之光!時隔25年,季銘為中國再奪一座威尼斯影帝。”然後還有大量的自媒體“震撼體”“沸騰體”“消息傳來,舉國歡呼體”……總之上到財經板塊,關注二級市場,下到吃瓜的滑手機群眾,都能找到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件事情。

甚至,微博財經還寫了一篇社論《季銘的這座威尼斯影帝,到底值多少錢?》——從各大平台的流量數據,到光線、企鵝、京城文化的市值變化,喜田,以及季銘名下的天成文化的潛在估值,再到《默》和《哪吒》的票房和其它盈利窗口的提振,當然,最後還有季銘作為“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具價值的演員”本身……文章最後的結論是“雖然威尼斯影帝的沃爾皮杯並非純金打造,但是它帶動的商業價值,遠比一百座純金獎杯還要值錢,這是一場藝術和商業的雙重狂歡。”

外界的沸沸揚揚,是可以預料的,事實上,哪怕季銘沒有拿獎,恐怕也會有一波反面熱搜——“季銘失落大獎,生涯遇重挫”之類的,所以對於很多他身邊的親友,並不特別關注這些,他們都很清楚,以季銘今天的熱度和地位,很多東西是必然的。

身處劇組的譚子陽大哥,因為太累,沒能第一時間關注——底層人士就是這麽累,別看戲份沒有多少,卻比主演累得多,因為主演的行程都是定好的,拍十個小時,十五個小時,都有個數兒,但譚子陽這樣的,大小有點名氣,但又還沒資格讓劇組特別對待的,就比較苦逼。

他處於一個關鍵時期,得好好表現,等戲就是其中一個努力的方面了,口碑嘛,就是這麽傳出去的,那個誰誰誰啊,態度很好的,平時有戲沒戲都等著,隨時能上,水平也不錯,萬一被誰聽到耳朵裏,機會也就來了。

但這樣一來,累啊,熬夜啊,基本就是常態了。

所以,他第二天早上昏沉地去上工,點開微信才突然一個激靈。

昨天頒獎了。

“小譚幹嘛呢?”問他的是男主角,三十歲出頭了,也是這兩年剛紅出頭的,可能自己熬過來的吧,脾氣挺好,性格也不錯:“著急忙慌的,怎麽,忘了回女朋友微信了?”

“啊不是,我看看新聞。”

“噢,你是季銘的同學對吧?”男主角突然想起來,這事兒也不難知道,譚子陽現在也算十八線,季銘的“陰影”下也有他一個小小的影子了:“你還不知道啊?”

“昨天睡得太快。”

男主角笑了笑,沒說,讓他自己看了,然後就見他握了個拳頭,揮了一下,很興奮的樣子。

“看見了?”

“是啊,真拿了,”譚子陽真挺興奮的,威尼斯影帝啊,天爺,這可比戛納那個特設獎要硬氣的多:“之前一直覺得他會拿,但真拿了,還是挺驚喜的。”

男主角點點頭:“那可不,威尼斯影帝啊。不過你們倆關系不錯啊?”

“四年室友呢,天天一起吃飯打球上課。”

男主角也不知道該說什麽了,到底是恭喜呢,還是同情呢,好像都不合適。譚子陽反而沒有想那麽多,他給季銘發了條微信“牛嗶”,就進他們宿舍群開侃了,裏頭周鑫和王瑋已經聊了一大篇,主要圍繞著去哪吃一頓好的——季銘請客來展開的。

“臥槽,等我回京再吃啊。”

“誰知道你什麽時候回來,大不了我們吃的時候,給你叫個外賣,黃燜雞米飯可以麽?”

“……艹,你說的出口,你們吃京城飯店,我吃黃燜雞米飯?”

“哎呀,銘兒都是威尼斯影帝了,我一下釋然了,”周鑫跳過吃飯這一出,感慨道:“以前雖然不說,但還是有點不甘心啊,怎麽我就沒那個命呢,沒那個天賦呢?但現在突然都想通了,人跟人就是不一樣的,銘兒他一步就能頂上我們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太高了,高到看不見了,也就沒什麽不甘心的了。”

“也是,”譚子陽笑了一下:“為難你了,跟銘兒,還有我在一個宿舍待四年,壓力太大,沒變態就不錯了,別對自己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