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3章 極限操作

本來就是烈火烹油的局勢,一個點爆出來,幾乎用不著推動,就連環開始炸了。

不能說張教授的觀點得到了多數支持。

因為文章裏頭可供商榷的東西太多了。

季銘是流量演員麽?按照當下對流量演員的定義,並不是說有流量的就是流量演員,而是說有流量無作品的——無大眾認可作品的,才叫流量,或者籠統一點地描述,你看到個人,想到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熱搜和粉絲,那他至少還是保有一部分流量演員的定義。

那麽從這樣的標準來看。

《青年報》稱“季銘當然已經不屬於流量演員的行列,無論是獎項,亦或者《遇仙降》和他的話劇作品,都已經相當深入人心,將他的成功推導出流量演員的復辟,這過於牽強了。”

環球網自從季銘在歐洲出風頭之後,對他就相當友善了,此時也跨刀相助:“一些專家對於流量現象的呼籲和反思,是有助於行業健康發展的,但是我們對於流量的態度,始終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是希望他們能夠走向更專業的道路,而不是想要升級為敵我矛盾,消滅之而後快,這種思維是不適當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季銘作為擁有巨大流量,同時又擁有具說服力的演員,應當說正是為流量示範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季銘的成功,不能說可以代表什麽重要意義,但也絕不會出現所謂流量癌症復發,這等危言聳聽的事情。”

當然,支持她的人也有。

季銘的“老朋友”《視界》,就發文拓展了張教授的觀點,抽掉了其中牽強的部分,轉而討論《流浪地球》選擇季銘付出的代價和得到的益處,相當不要臉地說“國產科幻作品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片方全心投入制作的用心,最終被流量之爭所模糊,再加上可觀的片酬支出,是否值得,答案恐怕不是那麽肯定。”

更有人稱“藝術片領域的成功,不代表商業片領域的成功,劇組方面選擇季銘,毫無疑問仍然是迷信他身上的流量身份,現時激發出的討論熱度,恐怕也在片方意料之內。”

其實是在意料之外的。

他們發布季銘特輯,就是希望把可能的爭議壓下去。到現在這個階段了,指望排片暴漲,那不可能了,只有壓在質量上,他們對自己有信心,這麽多人,這麽多心血,最終市場會認同他們的——所以拿老板之一的季銘來惡炒,沒什麽大意義。

“你確定了?”

“確定了呀。”季銘看著還是有點不安的楊如意,笑了笑:“其實你應該提早做好心理準備,我現在沒有嚴格的經紀約限制,也不再缺錢,後面我的商業活動會很少,曝光機會也會減少,可能粉絲量這個階段,很快就要過去了,她們在開始的時候,給了我很多的支撐,但到了對的時間,就要做對的事情了。”

楊如意嘆了一聲,點點頭。

如季銘所說,《流浪地球》的宣傳上映結束之後,不論成功與否,他都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商演減少,曝光減少,熱搜減少……轉而去做《掙紮》,去做他一直想要涉足的音樂劇、話劇。

對他來說,網友的觀感,已經不再需要去錙銖必較了。

狂一點,又有何妨?

季銘進入到獨眼浪公司的時候,兩邊夾道歡迎——這是一個宣傳行程,直播訪問。選擇獨眼浪,當然是看中了它跟微博的苟且,一家子嘛。

獨眼浪娛樂的副總編親自接待。

他發現即便是娛樂媒體的工作人員,對明星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態度,可能是因為其中大部分也接觸不到什麽真實娛樂圈的緣故?總之那些“啊啊啊季銘加油”“季銘好帥”的聲音,跟門外的粉絲們也沒什麽區別。

化妝、造型,對稿子——直播跟錄播專訪,區別也沒多大。

主要是看明星的個人應對。

“直播間已經差不多有36萬了。”

化妝的時候,工作人員過來說了一句,房間裏被驚的一片安靜。

“什麽意思?人太少了?”季銘很久沒有開過直播了,真的不懂現在的行情,但他記憶裏頭明星開直播,好像動輒幾百萬的樣子,36萬,似乎是比較小的數字。

這就尷尬了?

難道不需要自證,他就成了個假流量?

這……

“是多。”林冉湊過來給他科普:“現在跟之前不一樣了,以前都是官刷,幾萬能刷成幾百萬。現在除了那些大主播可能平台有扶持,像你這種臨時直播,一般都是實際數字。還沒開始就有三十多萬,非常高了。上回有一個一線流量直播,大概就20萬不到。”

聲音壓低到別人都聽不見的程度——真的好想聽啊。

“另外就是去一些特定平台的商業合作直播,以及大型娛樂活動,都有各種各樣的引流,當然官刷也更多,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