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慧由心生 第046章 永恒的利益(第2/2頁)

是呀,去京城一趟,最大的損失也就是一點路費,這點路費她還掏得起。這麽一想,花流年當即決定,去了,誰怕誰。

花流年也沒開車,坐木錦年的車,和木錦年一起去了京城。

一路上,花流年幾乎沒有停嘴,不停地說起畢問天的豪擲十幾億生意讓她和木錦年接手的大手筆,並且憧憬未來的美好前景,木錦年卻沒有花流年的樂觀,他很是清楚,畢問天就算真的善心大發,要將十幾億的生意交給他和花流年,不但背後會有許多附加條件,而且還會提出許多苛刻的合作條款。

畢問天不是慈善家,以他的高明,任何一個舉動的背後,肯定都大有深意算計長遠。

雖然木錦年並不想接手畢問天所謂的十幾億的大生意,但他多少還心存幻想,認為畢問天此舉的背後,也許隱藏著扶植他成為燕省代言人的長遠用心,以他的推測,畢問天雖然人在京城,離石門很近,但畢問天對石門以及整個燕省的影響力,似乎遠不如杜清泫,而且也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畢問天在石門有代言人的角色。

元元和紀度受傷之後離開了石門,畢問天在石門的勢力暫時空缺的事實,木錦年也清楚,所以他大概可以猜出,畢問天在燕省的影響力有限。

如果畢問天真的有意在燕省培養一個代言人的角色,那麽毫無疑問,在元元和紀度之後,他就是最佳人選。再如果畢問天願意將資源和影響力分給他一部分,那麽他也會考慮在合理的原則下,不遺余力地維護畢問天的利益,甚至……不惜和施得翻臉!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確實如木錦年設想的一樣,京城之行,畢問天將一部分石門的資源轉交到了他和花流年手中——當然,附加條款是,畢問天依然控股,木錦年和花流年只有管理和運作權限,沒有所有權——雖然表面上看,市值確實有十幾億,但都是無形資產,不是固定資產,不可變現,不可抵押,等於是說,空有其名,無有其實。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如果真的將畢問天轉交的資源充分利用,木錦年也清楚,在未來幾年之內,不敢說他一定可以坐擁十幾億的財富,但成為億萬富翁不在話下。總之,畢問天的資源對他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是一次可以一飛沖天的機遇。

如果以他目前的情況按部就班地發展下去,也許十幾年後,他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但如果借助了畢問天的力量,他的億萬富翁之路,將會大大縮短。或者換一個角度,如果沒有畢問天的資源,他一輩子也許就只是一個普通的億萬富翁,但如果借助了畢問天的資源,他以後也許會締造一個不亞於百廈集團甚至是天佑集團的集團公司!

可以說是有天淵之別。

木錦年動心了。

動心之後,他經過慎重地考慮,答應了畢問天的附加條件——要在石門處處圍堵施得,並且在暗中破壞施得的好事,如果需要時,還要和方木、余帥聯合對付施得。

盡管心中一百個不願意和施得為敵——木錦年一是對施得確實有好印象,想和施得成為好友,二是他總覺得施得身上似乎有一股祥和之氣,和施得在一起時,總能讓人感覺到安穩和平和——但天大地大,利益最大,他最終還是向利益屈服了,沒能拒絕巨大的利益誘惑。

花流年就更不用說了,一見確實有利可圖,當即表示願意聽從畢問天的安排,和施得較量到底——花流年更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她在接受畢問天的提議時,雖然心中閃過一絲對施得的不忍,不過片刻之後她又釋然了,她和施得,既沒有上床又沒有感情,那麽她和施得作對,也不算是背叛了,只能算是正當的商業行為。

從京城返回石門的路上,木錦年和花流年聊了許多,二人聊到了和施得的初識,再到和施得的熟識,以及施得對二人的幫助,最後得出了一致結論,施得是個好人,是個值得一交的好朋友,當然前提條件是,如果和施得沒有利益沖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