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7章 理念影響

屠先生有意忽視了品牌和流水線產品的利潤差距。

但是這種忽視,理論上又是可以解釋的,因為中國人多嘛,他強調,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才是國家強盛的唯一出路。

而且他有例子可為佐證:蘇聯有什麽名牌?除了裏海魚子醬,怕是再沒有別的了,但是人家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二戰後期才能瘋狂地暴坦克,打敗了德國。

工業基礎,便是強國之路,便是國家柱石——蘇聯瘋狂暴坦克的時候,奔馳公司在做什麽?

這個話講得有點極端,陳太忠就非常不欣賞這種說法:我要有沃達豐的實力,會賺那個貼牌代工的錢嗎?

別說現在是發展的時期,和平是主流,不管什麽時候,品牌的價值都是不容低估的,所代表的利潤值也是不能低估的,沒有自己的品牌,只是給別人打工的份兒。

一個世界工廠的名頭,就可以滿足了嗎?不管怎麽說,供貨方想要發展,都要受到上遊廠家的制約。

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利潤,和經營品牌的利潤,是完全不能比的——這無需贅言。

事實上,前蘇聯的資源,也是中國不能比的,人家可以粗制濫造地、廉價地暴坦克海,但是中國不行,沒那個資源。

這種情況下,強調地球村裏世界工廠的定位,未免有點可笑,工廠是加工產品的地方,持有品牌的商家,有自由選擇加工廠的權力。

當人口紅利不再的時候,強調勞動密集型產業就無從談起,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世界上總有勞動力更低廉的地方出現——比如說越南,比如說印度。

而一個國家的發展,只是想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話,這個國家的國民,未免活得就太悲催了一點——合著咱們天生就是被品牌和標準剝削的命?

當你以為,品牌的訂購,能養活大量基礎產業的時候,就會發現,人家只要不訂貨,這些產業馬上就會處於生不如死的狀態。

所謂基礎工業的發展,不能指望在外人的訂單上,發展自主的品牌才是王道。

這些在後人看來,都是爛了大街的常識,此刻在國內卻是很有市場,更有一個火車司機出身的經濟專家汪先生提出:國內18億畝耕地的紅線,很沒有堅持的意義——地球村了嘛,咱們缺糧可以去外面買。

如果咱們買不到,那一定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兒。

當然,汪先生不會看到,國際市場上,中國人買什麽,什麽就漲價——這原本就是小國思維,不符合大國邏輯,只要是大國,誰會把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上?

私貨夾雜完畢,繼續回頭看這種思潮,屠先生認為,在地球村概念面前,搞汽車品牌都是很沒意思,那麽能源危機,也是很扯淡的命題了。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遭遇了能源危機,那一定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兒。

老屠的思路,並不是官方態度,但是現在國內,就很有這麽一股思潮,是徹徹底底的實用主義,還是顧頭不顧腚的那種。

陳太忠不想卷入這種爭論,在他看來,少談一些主義,多做一點實事,才是負責的態度,但是同時他也知道,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麽簡單。

總有一些人,不知道是拿了國外的津貼,還是真的憂國憂民到腦子裏缺弦,在強調眼前發展的同時,完全無視發展的可持續性,無視未來很可能遭遇的危機。

更悲催的是,這種論調,還不乏人附和。

能源危機,並不是很重要——如果這個偽命題成立,或者說占據了一定的輿論市場,發改委那一關,怕是真的就不好搞了。

科技部可以對北崇一如既往的支持,因為這代表一種精神——鼓勵科學創新的精神,可是發改委不支持,只靠科技部這七八個億支持,也沒什麽好結果。

陳太忠和李強想通了這個問題,心情登時變得沉重了起來,而陶司長卻是明顯不想多談此事,隨意說了幾句之後,就笑著說我馬上還有個會。

兩人走出大樓之後,對視一眼,李強嘆口氣,“上車再說吧。”

上車之後也沒啥可說的,李書記不知道從何說起,陳太忠卻是恨得牙根兒直癢——發改委這邊原本就是他的弱項,現在有了這個論調,好辦的都要變得不好辦了。

過了好半天,李強才問一句,“那邊該怎麽跑,還是直接找?”

陳太忠抿著嘴巴,摸起一根煙來點上,才緩緩地將車停到路邊,“你先開著這輛車……在市裏轉一轉,我去找人辦事。”

“不用,我也有車,”李強笑一笑,摸起手機打個電話,他也很想開一開這牛皮哄哄的車,但這是趙老借給荊紫菱的,身為堂堂的市委書記,他還不至於小氣到去占一個女娃娃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