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3章 形勢比人強

如果再進一步解讀王向前的四條建議,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

第一條是查明安達礦業事故的關鍵。將被開除的工人控制起來,是不是工人私自下井采煤,就會真相大白。相信被開除的工人也不會甘心被人當槍使,當靶子來打。

第二條就是暗示礦下已經沒有活人了,省略了救人的過程,直接開挖,言外之意再清楚不過,早些挖上來屍體,好盡快還原事實真相。

第三條由馮健超和歐克人聯合出面安撫家屬,是要拉雷治學下水。歐克人作為雷治學在省委最大的助力和第一愛將,他出面安撫家屬,就代表雷治學出面,也代表省委出面。

而由陳艷出面協助,原因有二,一是陳艷身為晉陽一姐,是大名鼎鼎的西省交際花,交際能力必然出眾。二是將陳艷放到台前,和馮健超、歐克人一起出面做安撫工作,可以確保江剛不會狗急跳墻之下對她下手。

第四條建議,更是顯示出了王向前急於和江剛撇清關系,並且要將江剛拉下水的險惡用心。請法醫來鑒定死者死因,一鑒定就鑒定出了真相,和第一條正好遙相呼應。

四條建議,條條犀利,按照王向前設想,他的建議如果夏想全部采納的話,不出一周,礦難事故就會塵埃落定,大白於天下。

之所以讓王向前下定決心,打算迅速而果斷地將礦難事件解決,既有先前哦呢陳和陳艷聯手出面勸說的功勞,也有王向前見到了一具鮮活屍體的震懾。

事情出現了偏差,死了活人,人命關天,他就知道礦難事件想為夏想造成困擾,想拖夏想下水,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

本來王向前還對夏想是否知道礦難事故的真相持懷疑態度,但在夏想的新聞發布會召開之後,他就心中篤定,如果不是夏想已經對事情的前因後果心知肚明,夏想不會在新聞發布會上許下大話,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以上幾點交織在一起,促使王向前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

實際上僅僅是一具活人的屍體還不至於讓王向前震懾,主要是王向前怎麽看怎麽覺得屍體面熟。後來仔細回憶終於想了起來,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死者是老錢頭!

老錢頭不是什麽名人,卻是王向前的老熟人。當年王向前在擔任晉陽市委書記時就認識老錢頭,還曾經和老錢頭喝過一次酒,他對老錢人記憶最深的不是老錢頭的好奇和老實,而是老錢頭有三個兒子,個個兒子都是不好相與的主兒。

而且也是怪了,三個兒子娶了三個媳婦,個個河東獅一樣,誰要是惹了他們家,非得天天上門罵得你狗血噴頭不可,而且能罵上一天一夜不用重復一句臟話。

說來也許外人不信,王向前見到老錢頭的屍體的一瞬間,立刻聯想到老錢頭的三個兒媳婦坐在省委門口罵街的情形,他當時就打了一個冷戰,心想別看他是常務副省長,要是惹上了老錢頭的三個兒媳婦,他也吃不了兜著走。

歷史不是全是由大人物創造的,許多事情,小人物一樣可以影響歷史的進程進而推動事態發展。老錢頭泉下如果有知,也當欣慰矣,堂堂的常務副省長王向前也因怕潑婦罵街而站在了正確的道路之上,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實的笑話。

夏想點頭:“向前同志的四點建議,來得很及時,完全就是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他又微一搖頭,“不過由陳艷出面協助安撫工作就不太合適了。”

等於是說,夏想對王向前的提議百分之九十九贊成,只是否決了陳艷出面的小環節。

……

夏想和王向前敲定了處理礦難事故的四條建議,史稱夏四條。

本來應該是王四條,但本著老大優先制的原則,就成了夏想的夏四條了,也可以理解,如果不是夏想點頭批準,王四條也落實不了。

和夏想召開新聞發布會具有同樣深遠影響的是,夏四條對於今後西省乃至國內處理礦難事故起到參照作用,成為了放之天下而皆準的典範。以後國內但凡發生礦難,都會不約而同參照夏四條來處理後繼事宜。

王和前也當欣慰矣,夏想一生之中開創的先例很多,僅有的幾個不是夏想親自開創的先例流傳後世,他的提議就占了其中之一。

夏想和王向前當即就在現場召開了現場辦公會,就落實四條指示精神,下達了命令。與會人員除了夏想和王向前之外,還有省委秘書長歐克人以及省政府秘書長馬昱。

奇怪的是,馮健超自始至終都沒有現身,作為常委副省長,在發生了重大礦難之際,不現身,不出面,就不合乎常規了。而且更讓人琢磨不透的是,馮健超偏偏在敏感時期下去視察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