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9章 初步的力量積蓄

京城的三月,終於陽光明媚,春意盎然了。

盛會即將召開,全國各地每天前來京城的各地高官,絡繹不絕,氣象萬千。如夏想一樣早到幾日者,也不乏其人,比如燕省的高晉周,比如嶺南的葉天南。

高晉周先到一步,情有可原,他本是吳家的嫡系,提前進京和吳家會面,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葉天南不過是嶺南省委排名十分靠後的邊緣人物,卻也提前進京,所圖無非還是他的下一步大計。

盡管夏想口頭答應他會從中過問一下,他卻沒有將身家性命寄托到別人身上的幼稚想法,大事還是事必躬親才放心。

葉天南比夏想進京,只晚了幾個小時,不想夏想進京之後,就有意外事情拖累,並且因為雷小明事件,節外生枝之下,又和雷治學坐在一起,所以並沒有顧得上和吳才洋見面談及他的事情。

葉天南也得知了夏想沒顧上處理他的事情,不免心急,想和夏想通話,又唯恐催得過急讓夏想不快,只好忍下。他自己也沒有閑著,先是動用各方關系,打聽到了中組部關於由誰接任嶺南省紀委書記一職,暫未達成共識,幾名副部長提名他,報到吳才洋手中,吳才洋壓了下來。

而政治局也沒有就此事正式討論,他就多少安心了一些。事情卡在吳才洋之處就好辦多了,只要夏想肯真心幫他,吳才洋肯定會賣夏想的面子。

葉天南就又和總理見了一面。

總理讓他耐心等等,說是吳才洋壓下他的提名,未必是對他本人有什麽看法,而是出於政治需要。具體是什麽政治需要,總理沒有言明,但葉天南有所猜測,恐怕是和夏想的下一步有關。

說實話,在得知夏想極有可能一步邁入正部的大門時,葉天南心中泛起的是陣陣苦澀。當年在湘省時,他是省委副書記,夏想是省紀委書記,夏想排名在他之後。而在嶺南,夏想是省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他卻是統戰部長,幾乎被排擠在了核心之外。

而現在,他正在為接近核心而努力時,夏想又要更進一步,以比他小好幾歲的低齡,比他早好幾年的驚人的升遷速度,一步邁入正部之門,讓他曾經視夏想為最大競爭對手的想法情何以堪!

現在別說夏想是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了,他現在和夏想已經遠遠不在一個層面了。或許等夏想坐到了省委書記的高位之時,他能重新接近正部之門就不錯了。

就算此次能順利擔任省紀委書記,下一步再擔任一屆省委副書記,然後再省長,少說也要五六年過去了。

悲哀……葉天南感覺自己就如步行的路人一樣,望著夏想一騎絕塵地飛駛而去,他除了絕望和無力,就是深深的無奈。

除了葉天南感覺到無助之外,即將召開兩會的前夕,在前來京城的各種諸候和各地封疆大吏之中,還有一人來到京城之後,心中所想的不是即將在兩會之上面對無數記者采訪的風光,而是一種深深的絕望。

只不過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了。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即將召開兩會之前,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就吳曉陽問題正式進行了定性。會議上,總書記十分嚴肅地指出吳曉陽事件性質非常惡劣,是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政策的挑戰,要求將吳曉陽事件定性為叛黨叛國,免去一切職務,開除黨籍。

表決時,以八比一的絕對優勢獲得了通過。

會議還決定,兩會後再正式對外公布吳曉陽事件,並且充分肯定夏想在吳曉陽事件之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夏想同志作為吳曉陽事件的受害者,理應受到公正、公平的待遇。

最後,會議還通過了一項事關政治格局的重大決議,最後表決時,總書記攜吳曉陽事件之威,牢牢掌握了主動,再加上總理義正言辭地補充,最後也是以八比一的絕對優勢通過了表決。

兩會之前最後的障礙被完全掃清,兩會之後的國內政治格局,將會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會後,總書記和總理特意碰頭,就曹永國的事情交換了看法,一致認為,解決曹永國同志的副國級,不是照顧,是曹永國同志應得的待遇。最後總書記和總理達成了共識,由此奠定了今後一段時間內合作的基調。

吳曉陽事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是軍中部分勢力有意在換屆之前顯示力量和存在的事件,之所以符淵在背後推動了很長時間,一直沒能拿下吳曉陽,就說明了許多人在力保吳曉陽。

甚至在吳曉陽出事之後,軍委方面還有人顛倒黑白,試圖利用此事打擊夏想,其心可誅,總書記和總理豈能心中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