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不歡而散

影響政策也好,左右政局也罷,只要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只要不失公正的原則,就不會引起民眾太多的反感。但國內的政治制度又決定了許多遊戲規則既不合理,又不透明,保證不了在一個合理且透明的制度之下,人人參預遊戲的公正。民眾不但沒有參預權,甚至連知情權也沒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族勢力越壯大,越深厚,對整個政治制度的傷害就越大。

同樣,對國家的形象就越不利。

國家是管理機構,同時又是服務機構,還是公正的代表,當一個國家只管理不服務,並且不執行公正的時候,國家就會病入膏肓。

國家和人一樣,沒有長生不老的人,也沒有永不消亡的國家。當一個人病在外表的時候,或許還有醫治的可能,但當他病入肺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醫生的術語是,藥醫不死病。同理,國家也是如此。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想千秋萬代,一統江山,可惜歷史無情的事實證明,只能是夢想。

中國從南北朝時開始興起的士族制度,延續了幾百年後,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國歷史最強盛的一個朝代。為什麽?就是因為士族制度從根本上阻礙了寒門學子的仕途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只要出身於士族之家,就是出身高貴,就能世襲官職。而出身於下品的學子,不管多麽努力,也不抵一個出身。

制度不公,就會導致整個社會沒有上進心。

因此唐朝的科舉制度非常興盛,才將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樣,在滿清時代,一個滿族人,不管認不認字,不管讀不讀書,到了成年之後都能領到足夠養家糊口的銀子,等於是坐享其成,等於是當時每100名漢人都要奉養一名滿人。而一個漢人,十年寒窗考上進士之後,就算外放當一個縣令,所得的奉祿和一個不學無術的滿人一樣。

制度不公導致滿清一朝沒有什麽有才華的文人出世。

夏想本身出身於草根階層,深知底層百姓的艱難。他也讀過不少歷史,知道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沒有十惡不赦的階層,現在家族勢力的崛起,其實就和古代的士族階層如出一轍,如果任由家族勢力越來越壯大,早晚會重蹈當年士族階層阻礙社會進步的覆轍。

其實殷鑒不遠,幾年後的後世,富二代和官二代也迅速成為貶義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引起了無數人的義憤,幾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對富二代和官二代沒有好印象。官民對立,貧富對立,由以前的拼學識拼能力發展到了拼爹時代,恨爹不成剛,一系列的新產生的名詞表達了老百姓的憤怒和無奈,由此逐漸發展成了階層對立。

階層對立還好說,逐漸引導的話,或許還能化解。如果發展成階級對立,就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成了社會隱患。

說白了,四大家族其實就是社會隱患的雛形,就是權貴資本主義的開始——權貴資本主義是指權力與資本合謀,以霸占和壟斷社會的財富,斷掉非權貴(尤其指廣大中小企業,在國內就特指普通百姓)通過勤勞與智慧公平獲得財富的出路。

現在的家族勢力初成規模,假以時日,必然會越來越發展壯大,畢竟他們手中擁有太多可以調配的社會資源。長此以往,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普通百姓就會感受不到公正,對國家失去信心。

因此任何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只要還有一顆公正之心,還想要社會長治久安,想要國家穩定健康地發展,必然會壓制家族勢力的進一步壯大。

就國內的環境來說,家族勢力的實力多半集中在壟斷行業。壟斷行業本來就是最讓百姓怨聲載道的行業,但也是最暴利最容易產生腐敗的行業。家族勢力如果遵循市場規律,良性地參加市場競爭還好一些,但多半家族勢力都選擇了賺錢最快也最容易的行業——壟斷。

夏想知道,他無力從根本上改變什麽,但他既然重生了,又有了關系網和人脈優勢,又有了一點點的先見之明,他就知道他應該要做些什麽,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消滅家族勢力是天方夜譚,如果能運用他的政治智慧,能周旋在家族勢力之間,能揣摩到和總理一樣心思的最高人的想法,最終達到一個家族勢力和草根階層之間的平衡,就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了。

當然,如果他能夠成功地成為最高人和家族勢力之間的橋梁,他就能夠在以後的政治鬥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夏想既然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是坦途也好,是走鋼絲也好,反正他都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前面有什麽困難險阻暫且不管,眼下就有第一道關卡要過,就是吳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