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心中如畫江山

燕市在燕省中的地位有點尷尬,說難聽一點就是沒歷史沒文化,是由幾個小村莊發展而成的城市,不過幾十年的歷史,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外來人口,沒有本土文化,也沒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地方特色,甚至還面臨著被其他地市超越的尷尬,燕市,空有省會城市的桂冠,卻是一個經濟不突出、文化沒特色、整體沒亮點的二線城市。

甚至在有些人眼中,燕市徒有虛名,連副省級城市都不夠格!

恐怕在燕市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眼中,燕市也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心病。

在高成松落馬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整個燕省的政治氛圍十分緊張,就連燕市也是風聲鶴唳,而恰恰在那個時候,京城有一個記者寫了一篇綜合分析燕市的文章,將燕市形成為一座憂傷的城市——以理性的目光審視燕市,是因為都市化進程和以人為主體的內涵培育不同步、城市二元結構調整的困頓以及經濟活力的衰落、省會首位度被其他城市步步威逼的窘迫而痛苦。凡此種種均困擾著這座年輕的城市,影響著棲息在此的子民們,讓他們感到抑郁和不安……

實際上,讓燕市人抑郁和不安的不僅僅是因為城市的定位不明,還有政治上的風雨飄搖。

因為受高成松案件的影響,再加上燕市許多高官因此而被被貶職或調離,讓整個城市都隱隱作痛。曾經一度提上日程的關於燕市城市定位的一系列討論也因此而中斷,而且一中斷就是一年多。

燕市再一次錯失了一次發展的良機。

現在時間已經到了2002年末,到明年,國內又將迎來一次重大的變革,不僅僅是最高層的換屆,還有國務院改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全面推廣,燕省和燕市能不能借助此次機遇站立潮頭,完成一次蛻變,將關系到以後燕市若幹年的發展和機遇。

其實燕市已經意識到了自身問題,不過要等了七八年以後才開始具體實施,已經晚了許多。夏想既然有了先見之明,就有必要也有責任提前讓燕市進入快車道,搶占先機。

因為現在燕市已經具備了這種條件。

陳風沒有被高成松整倒,燕市的政局得以平衡過度,又有了胡增周擔任市長。胡增周性格平和,入主市政府以來,一直步伐比較穩健,而且現在燕省的政局也達到了最佳平穩時期,可以說有了大步前進的政治氣候。

而下一步要大力推廣的產業結構調整就是可以借助的東風,燕市如果再不抓住此次機會,就太可惜了,況且夏想自認與陳風和胡增周都能說上話,而且胡增周也有想要施展抱負的雄心,就算陳風的態度消極一些,相信在他的大力促進之下,在胡增周的力挺之下,陳風也會是有限支持的態度。

夏想將燕市定位為陽光城市。

陽光城市的定位是陽光、活力和年輕,因為陽光,所以就要在生態和居住兩方面下功夫。因為活力,就要在招商引資方面拓寬思路,擺脫被人稱之為“左市”的尷尬。因為年輕,燕市就有了潛力,也就有了發展成為有影響力的大都市的可能。

燕市被人稱為“左市”的說法由來已久。

相對於南方城市甚至於省內城市,燕市的所有制結構調整至少慢了半拍,影響了城市經濟活力。而此前當地民營企業老板們對燕市關於非公經濟發展的體制、觀念、政策障礙形象地稱之為“左市”,意思是觀念保守而落後,思想偏左。這種來自政策面的影響就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因為沒有土壤、少有陽光而錯過了最佳的生長期,造成了現在本地小老板眾多,真正規模經營、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私企寥若晨星的現實——甚至於發生對外來或本地私營業主的歧視和迫害,例如佳誠實業老總被迫外逃,開元老板被關押長達100天之久的惡性事件。

幸好陳風沒有被高成松陷害入獄,相比接任的市長,陳風還算開明多了。而胡增周也比原來時空中的市長更有所作為,能力也強了不少。

夏想的想法是,在他明年3月份被借調到外經貿部之前,要將燕市的增設新區和開工建設環城水系一事,敲定下來,由此,才能施展他心目中的藍圖。

夏想開車到了市委,先到樓上找到了陳風,將可行性報告提交給了陳風。陳風也沒客氣,沖夏想一點頭:“自己坐。”說完,就低頭看了起來。

看了有十幾分鐘的樣子,陳風擡起頭來,意味深長地笑了:“小夏,不得不說你的思路很開闊,設想也很大膽,就我本人來說,還是持支持的態度。但有兩點不明白之處,你得跟我說實話。”

夏想立刻恭敬地笑道:“在陳書記面前,我從來沒有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