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理想中的升遷之路

吳才江的心思他也猜測到了一二,也是出於愛護他的本意。本來最早的時候,他對吳才江確實十分痛恨。但後來的事情讓他慢慢改變了主意,尤其是吳才江在知道他和連若菡的關系之後,不但沒有一句反對的話,還替他隱瞞了真相,也讓他心生感動,感覺吳才江其實對他也算不錯了。今天的會面也是,一開始吳才江就提到了連若菡父親吳才洋的問題,本意還是讓他提前有心理準備,萬一吳才洋知道真相之後,必然發作——吳才江的關切之意溢於言表。

但關切歸關切,政治歸政治。

夏想自認他一路走來,腳步一直比較穩健。他不想當政治投機客,否則憑借重生的優勢,想方設法依靠現在的人脈去認識未來的掌權者,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他所想的是利用自己的能力,盡可能地腳踏實地地向前邁進,盡可能地做出實事為百姓謀取福利,為國家爭取實惠,有多大能力就施展多大能力,有多大權力就承擔多大責任,而不是只做一個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的政客。

如果這樣,他還不如不費盡心機暗中推動燕省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的成立,還不如想辦法周旋在崔向和葉石生之間,再巧妙地利用葉石生和範睿恒之間的矛盾,做一個遊刃有余的墻頭草豈不更好?他也有理由相信,憑他的人脈和關系網,只想鉆研如何升官發財的話,升官速度肯定會比現在要快,也要更安穩一些。

但他沒有走一條權術的升遷之路,為什麽?因為夏想既然重生了,既然選擇了從政,就不想再只為了權謀和金錢活一世,他想有所作為,想為民請命為百姓造福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不用說更多的豪言壯語,只有一句話讓夏想一直心中難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肩上的擔子有多重,身上的責任就有多重。他只想一步步走來,每一步都能留下沉甸甸的腳印,每一步都有老百姓因為他而受益而脫貧致富,他的升官是建立在百姓幸福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升遷之路,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說起來有些假大空,而且夏想也很少將自己放到高尚的高度。但仔細想起來,從壩縣到城中村改造小組,再到安縣,他的出現,也確實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給大家帶來了切實的好處。

在壩縣,黃海因他的出現而過了小康生活,萬志澤因為他的指點,在旅遊路口開起了飯店,成為壩縣草原上最賺錢的飯店。在城中村改造小組,因為他的出現,孫現偉投資蔬菜批發市場發了大財,鐘義平也因為他的關照而改變了命運。在安縣,旦堡鄉無數果農因為他和梅曉琳的努力,解決了果樹問題。歐陽鐵衣老農最後也還清了債,還有了存款。也是因為他的出現,他救了一名工人的性命,因此在工人中樹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他還為安縣建成史上第一個公園,還擴建了景區,興建了度假村,打通了山水路,讓安縣和景縣之間的距離縮短為不到一個小時……

而現在在燕省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他其實相當於變相為自己制造了難題。但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夏想清楚,會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會因為合資和引進外資的成功,為無數人帶來就業的機會,讓無數企業重獲生機,讓許多下崗的家庭重新恢復笑聲。他就會告訴自己,再難再艱苦,所做的一切,因為造福了無數百姓,因為為許多人帶來了希望,也值了。

他也心知肚明的是,產業結構調整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將自己誤傷。但他有信心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膽量,利用他點石成金的妙計和優勢,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夏想也想做到高位,也想步步高升。但他更想要的是,在他高升的過程中,每做一件事情,每解決一個難題,都是為老百姓做的好事,都是為社會做的貢獻,都是為國家做的成績,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燕省的產業結構調整目前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以後還會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夏想也有心理準備。此次來京城,本來是注冊學籍,和導師鄒儒見面來了,沒想到,一到京城就遭遇了一系列事件,也讓他暗暗擔憂,恐怕以後的道路會更加困難重重。

早在鄒儒提出讓他也寫一篇反駁程曦學的文章之時,他其實已經下定了決心,想要繼續做出成績,想要燕省的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入地開展下來,他就不能只躲在燕省的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之內,而是要適時地站出來,該大聲說出自己的聲音,就要大聲說出,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下一步,大聲疾呼。

因為逃避不是辦法,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向來他最不怕事情復雜化,越錯綜復雜的局勢,越更多的勢力介入,就越有可乘之機。勢力一多,局勢一紛亂,就有了亂中取利的可能,就有了更多的分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