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四章 150萬噸書籍(第2/3頁)

慕容山站在半空,看著下方的東西,深吸一口氣,彎曲被震撼了。

經過剛剛的發射,這裏有太多的機械等,已經出現融化等現象。顯然這是一次倉促的發射——慕容山也接觸過大洋集團的火箭試射,這種認識還是有的。

不過就算有融化現象,現場留下的發射基座,也讓慕容山震撼。

方圓五公裏範圍內,依舊有一道道同心圓的金屬結構,這金屬結構上方依舊有淡淡的紅光沒有消散,但也在快速消散。

憑借法相高手敏銳的眼睛,慕容山能清楚的看到那鋼鐵結構上比較明顯的發射口。發射口約有三厘米左右,一個個密密麻麻的組成一個又一個龐大的同心圓結構,最終構建了一個直徑五公裏的、如同凹面鏡一般的發射平台。

不過在發射平台外圍,靠近慕容山等人進入的方向,有一個大大的金屬箭頭,上面還有兩個現代的大字:書籍。

慕容山顧不得別的,當務之急是將書籍等搬回去。相比於各種現場留下的東西,書籍才是最重要的。

順著箭頭方向來到一個明顯嶄新的大門前,大門應手而開。隨後慕容山等所有人就震撼了。

前方,豁然是一個望不到邊際的‘書庫’。

書籍組成了一座座3×3×3米的方塊,整齊的堆疊到視線盡頭。

在門口位置,還有一個標牌,上面寫著簡單的介紹:

書籍共有150萬噸,印了三份,防止意外丟失;本次書籍包括計算機和軟件、匯編語言等完整的知識,也包括了這個基地一些我能找到的資料。

永恒留。

“三份,150萬噸……”慕容山張了張嘴,你之前說十五萬噸左右,這……工作量有點大啊。不過永恒的細心還是值得贊揚的。

是的,如果就留下一份,那萬一某一本書出現問題,就麻煩了。這樣留下三份,那就算有個意外,也不怕。

慕容山當機立斷:“大家立即將所有的書籍搬走。處理完了書籍,再看別的。

來幾個人倒計時。按照15小時計算。”

現在倒計時至少還有15小時55分鐘。不過慕容山還是有些警惕。這永恒終究是超級生命、又是什麽數字生命,他不再是人類了,這有些話要打個折扣。

況且還要留出離開神魔戰場的時間呢。

一百五十萬噸書籍是什麽概念?大洋集團當前最大的航空母艦,也就是剛剛下水的大雁號航空母艦,最大排水量才38萬噸。除去航母自重,有效載重不超過22萬噸。

而大洋集團的空天航母,有效載重,也不過萬噸左右。

當然大家身上都有儲物空間,空天航母上更有大型儲物空間,四座空天航母運載150萬噸書籍還是沒有後問題的。

這足以說明眼下的書籍之多。

然而等到拿起書籍的時候,慕容山面色又稍微變化一些——這些問題書籍,竟然不是紙質的!有點類似於鋁的材質,密度大約在3個左右!這幾乎是普通紙張密度的四倍!

實際上在這個遺跡中,永恒能找到的,只有各種各樣的金屬。加上納米機器人的應用,就直接用普通的金屬來構建書籍的材料了。這也是15萬噸變成150萬噸的原因之一。

書籍的材料,是一種納米級的鋁合金。其強度、韌性等,都超過大洋集團現在最好的鋼鐵。

當然慕容山不懂這些,但至少知道眼下這些書籍,太重了!

好在儲物戒指等依舊可以承受。

三百法相高手動手,只用了不過一個小時,就將所有的書籍搬走了。而後大家開始探索這裏。

慕容山更是眼睛發光,他要尋找各種機器——建造飛船的機器、印刷書籍的機器、計算機等等。

別說,雖然永恒主要用納米機器人生產,但並不是所有的環節都需要納米機器人。這世界上沒有萬能的工具。所以,現場終究有些東西留下。

尤其是宇宙飛船一些結構件、一些動力和能量結構,納米機器人生產的材料,強度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機加工的手段、乃至激光打印等手段。這自然就要留下一些機床之類的設備。

別說,慕容山還真找到了一些東西。現場也不管東西到底是什麽,時間緊張,能搬走的就搬走,無法搬走的就拆掉,拆一點是一點。如果要拆解,會用相機留下記錄等。

尤其是一些設備比較大,一些不重要的支撐結構,就直接舍棄。

最後慕容山來到了飛船發射平台上,想了想,直接調用空天航母上的導軌炮,進行破壞性發掘。

導軌炮很強大,然而這裏的東西更加強大。導軌炮落在飛船發射平台上,卻只聽雷鳴陣陣、火花四射,那飛船發射結構終於一點點崩潰,慕容山命令大洋集團的人采集不少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