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的異界門?

溝口港的建築很有特點,建設在水面的石頭房子裏,地板、墻面都是種很特殊的木材,纖維感有點像竹子,但沒有竹節,似乎也更粗壯些,手感清涼。

第二天早上沈文劍等人就體會到這種修建方式的好處了,在房門口的位置,能清楚的看到時不時有少量的水從門縫下面流出來,進入一條小小的疑似排洗衣水的排水溝槽。

海上淩晨的鹽霧很重,應該就是借助這種特殊木材,處理掉一部分霧氣,讓家具、布料能更好的保持幹爽,減少晾曬。

溝口港出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船,但是沒有人力車和出租車,畢竟各種台階太多,有輪子的東西都不怎麽好跑,反而船更方便些。

這種出行方式,也形成了特別的生活方式,比如水上市集。

“水上市集每天四個鐘,前後也能看到趕早的和晚收攤的,但他們不一定會做生意,請幾位碰到時務必不要逼迫對方。”船老板駕船的時候向乘客們說著規矩。

“四個鐘會不會太短了?”殷玲舉手提問。

白嫩嫩的水靈妹子晃到船老板的眼睛,他撇過頭搖著漿解釋:“市集裏很多是早晨出去捕魚,中午前後拿來賣。”

“所以是魚市?”

“不,布匹和小配飾之類的也有賣。”

賣魚的出攤四個小時可以理解,這些東西也遵守著時間,生活也太悠閑了吧。

船老板載著他們沒有直接去市集,繞了些路介紹城裏的老建築和故事,沈文劍幾個也不戳穿他,正好了解了解情況。

溝口港的地位很重要,它是南國大陸和古大陸的貨運樞紐,在南國大陸有國家概念之前,溝口港就已經存在,本來就屬於自治港。

自月神帝國崩潰後,溝口港幾經波折,在後面兩個國家轉了幾道手,這個時候大家發現溝口港對於南國大陸太重要了,誰掌握著溝口港,等於捏著其他國家的脖子。

最後在太陽教會的手段下,把溝口港所在的尖角重新劃為自治領,由太陽教會和當地長老會共同管理,確保不會有人對通往各地的物流航線做手腳——其實就是放任商人自我管理。

這種管理方式並沒有更好,商人們之間的手段更下作,表現在城市裏,很多所謂的古老建築,故事裏都會有商會間的械鬥乃至動用魔法師。

溝口港的長老會是幾個大商會的代表形成的,他們不會管其他商會死活,甚至巴不得互相毀滅。而太陽教會在這裏也只能協調矛盾方坐下來談判,無法使用太過強力的手段,因為溝口港還有古大陸的某些團體盯著,損傷到他們的利益搞不好會發生洲際戰爭。

從船老板的介紹中,沈文劍聽出來了,太陽教會有點外強中幹,或者說南國大陸的整體實力比古大陸弱不少,所以溝口名義上是太陽教會的地盤,太陽教會做起事來顧忌卻頗多。

繞過不少路,小船總算到達船市。

船市所在的位置,是一塊不小的開放水面,被四座拱橋和四塊沒有建築的棧橋圍著,應該和一般城市裏的廣場功能差不多。

船只停靠的狀態有點像菜市場,總計六排,中間兩個兩排幾乎靠在一起,劃分出三條水道,買家的船就在水道裏靠近賣家詢價。

這裏經常能看到兩條船用木板連在一起,雙方的人湊在木板上玩紙牌或別的東西。

如同船老板所說,除了漁獲,還有專門賣手藝品和家用品的,賣家用品的船會明顯大一些,其中有幾艘畫有著商會的徽記,不過要到這種地方做零售,大概也是相當落魄的小商會吧。

很有樂趣,但是體驗過之後覺得一點也不方便。

這種不便細數起來就多了,比如要親手驗看哪個攤位的貨,僅是兩船相接的時間就能花掉一兩分鐘,覺得自己輕盈且不怕把賣家船掀翻的也可以隔著兩三米跳過去,但因為小船傾覆的風險,只有本地熟客才被允許這麽做。

總之沒有辦法像正常市集一樣隨看隨行,一個小時下來,能看的攤位其實很有限,四個小時也不夠吧所有攤位都問一遍。大概對於不少買家而言,逛這種市集本身就是種打法時間的生活方式。

只是溝口作為一個水上城市,要建成同樣規模的人造廣場(棧橋式),初期投入和後期維護都不低。而船市的船只雖然也要維護成本,不過船本來就是溝口人討生活和出行的必備品,做趕集用也不會有什麽額外支出。

在船市裏折騰倆小時,最後就買了幾只海產回去嘗鮮。

之後團隊又分組,吳宙和白師姐一組、劉香湘三個一組,三組人分開來邊玩邊打聽情報,晚上回到旅館交流。

幾天後,一行人在溝口玩的差不多,也規劃好路線,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