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星空的瑣事

從木乃伊棺材裏飄出來,跟指揮艙留守的工程師打了個招呼,沈文劍飄到艙外。

外面,半透明狀的水仙也跟著飄。

沒有急著回實驗室,沈文劍帶著水仙飄去位於低重力區的二號維護艙。

維護艙是今年才送上來的一個新艙型,總共有兩個,一個位於空天飛機接駁艙旁邊,另一個則是他現在來的二號維護艙,也是空間站的32號艙。

維護艙的過道比較窄,只有1200mm,相向而行過兩個人還要小心點才不會撞到肩。

它的一側是工具櫃,另一側是還在實驗中的有人艙外維修船室。

沈文劍刷卡並通知指揮艙,讓水仙留在外面,自己進入氣壓調節室。

氣壓調節室還要刷一次卡,完成氣壓檢查後外門開啟,直接就是艙外維修船的駕駛室。

跨過不大的連接艙門,在駕駛室坐好,看景色。

艙外維修船的結構很簡單,三分之一個球狀玻璃體,加上長度略大於球半徑的方形機體,有兩個固定機械臂和一個工具箱,工具箱裏是各種型號的懸浮機械臂。

維護艙設計來做重力區的艙外檢修,維修船有絞索和維護艙相連,即使不停止自旋,也能輕松應對自旋區的劍修工作,不用怕被甩飛出去。

沈文劍這會沒帶宇航頭盔,就算他提申請,指揮艙也不會放行,他主要就是來看風景的。這裏借助幾分鐘一周的自旋,無需出艙無需動作就能看到全景。

說起來空間站要改進的地方還挺多的,比如觀景,為保障可靠性,空間站裏只能依賴液晶屏幕,投影式的失真度更高。

太空裏非常寂靜,然而在空間站的高度還是能聽到輕度的魔音,這就很鬧心,絕對寂靜或者只能聽到魔音,都很容易讓人崩潰。為保證長時間居住人員的健康,空間站裏常年在循環播放人工背景音,每個區域的背景音還不一樣。

各區背景音、空間站設備運行的聲音等,構成了空間站獨有的環境背景音,分貝量在10到25分貝間浮動。

坐在維修艙裏,還能夠聽到接駁口傳遞的空間站背景音,脫離之後借助維修船自身的播放裝置,就比較失真,這個技術細節問題後續會交給大學去弄。

沈文劍在維修艙裏看景色放松心情,順便打開投影操作模式,查看空間站的進展和各艙狀態。

截止今天,仙宮空間站的平均能耗已經超過十萬瓦每小時,其中的能耗大戶前三名分別是材料實驗室(一階段)、種植艙和指揮艙(含通訊)。

相比這幾個,氣體循環系統的耗電量比照明系統還小,當然那也是因為空間站裏人少,每天制造的二氧化碳很有限。

在太空站停留十六個月的沈文劍,越來越覺得維持的人數才是太空站“永續”的關鍵,第二期的上限一百人,估計最多二三十年,就要出一幫瘋子,畢竟這裏不像地面,閑著沒事的時候還能出去打個獵。

人數多,對個人而言生活的變量才多,日常會存在更多未知;同時人多,也會讓空間站有真正的環境背景音,都是維持心態的關鍵。

最近他在考慮把第二期的實驗艙段上完之後,就暫停擴展,把總艙段數減少十個,省下一兩年時間直接展開第三階段的論證。

原計劃的第三階段,就會有恒星系內的行動能力,他在空間站上這麽長時間,越來越覺得太陰星的衛星們,是個不錯的後備家園。

太陰星已經捕捉到的衛星總計113顆,其中重力達到標準重力30%以上的有26顆。

只看數字,肯定不少人會覺得衛星太多,會容易撞到,其實太陰星本身半徑接近10萬公裏,衛星們分布在距離表面三十到八十萬公裏的範圍裏,個體間的距離並不小。

太陰星的26顆大衛星裏,已經確認六顆有大氣的,除了那顆被關注的有海洋的十號衛星,其他幾顆裏還有兩顆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地表溫度也合適。二氧化碳很容易轉換為氧氣和碳素,如果要進行“星際布種”,也是很好的備選項。

那些沒有大氣的,當成資源星使用,運輸成本遠比現在頂著厚重大氣層運輸要低。

運輸成本也是限制太空體系發展的關鍵,這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成本,主要還是維護時間、燃料方面的浪費,燃料燒的多浪費的不是錢是發動機壽命。如果中原星體系裏有一顆足夠大的無大氣行星,太空站早就不是現在的規模,空港搞不好都弄出來了。

不管是向太陰星發展,還是捕捉隕石或小行星來冶煉,第三階段開啟前,都需要依托空間站第二階段,弄個新航天器出來。

經過空間站兩個階段的建設,也積累了足夠的技術在制造跨行星飛行的載人航天器,不考慮跨越大氣層的話,新航天器的制造難度恐怕還不如仙宮空間站的指揮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