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空間站日常(下)

光學系統需要很高的精度,陳月開始操作,到太陰星十號衛星呈現在畫面中心,花了十幾分鐘。

這些時間沈文劍也操作說明翻過一遍,看著上面的畫面,翻到相關地方,在副操作台弄了幾下,照準中心的畫面被投放到兩人中間的屏幕上。

得益於長期以來衛星與畫面補償技術的積累,玉劍山的光學加工精度非常高,太陰星十號衛星被投放到液晶屏幕後有碗口那麽大。

“看,是不是海洋?”陳月指著十號衛星上的幾個色塊說。

“應該是吧,師叔怎麽突然對太陰星衛星感興趣?”

“你不是說中原星太危險嗎?如果太陰星衛星能生活,也有個後路吧,我聽他們說太陰星衛星會比星月更有活力呢。”陳月解釋。

太陰星是巨型氣態星,它的衛星在沒有足夠光照的前提下,會因為太陰星本身對衛星的重力拉扯,獲得很強的內能,表現在天體環境上,既地核能長期維持溫度保持“護體磁場”。

星月看起來也是有大氣環境有一定重力的行星,但是現在磁場就已經偏弱,一旦地核凝固磁場消失,氫元素等輕質粒子會在幾十萬年裏被吹幹凈。

當然相較於人類短暫的壽命,改造星月大氣環境完成殖民仍然是可以考慮的,哪怕只能混幾十萬年,在本身就已經有太空航行基礎的前提下,也是不錯的生存空間。

“適宜居住的星球密度應該不會那麽高吧,而且現在的閃電可沒辦法在那裏執行任務。”

閃電4和接下來的新型閃電3系列,都有密磁靈能數據鏈,但是超大空間的定位精度還存在問題,就如同上次星月任務時,火箭啟動時也難以做到持續準確定位一樣。

定位精度不夠,會造成密磁靈能系統數據丟包,而使用常規電磁波信號,接近兩分鐘的延遲根本沒辦法及時解決問題,意味著去太陰星軌道,只能是載人任務。

一個月以上的載人任務,對人的心理狀態考驗是很嚴重的,即使是修士,在這種任務裏發生設備故障時,都沒辦法跳回大氣層。

他稍作解釋,陳月盯著畫面,突然問:“為什麽不試著在空間站上組裝個大點的航天器?多幾個人就會好多了吧。”

沈文劍也點頭承認:“對,這是個辦法,不過我們現在就這麽點人,事情也要有個先後嘛。”

現階段要解決的,主要還是地對天的運輸成本,新閃電3出來把地面維修工作降低到一定程度,通過轉移空間箱子的方式,可以做到物資的大量運輸。但在那之前,必須在閃電4的運輸能力下,建立起太空加工體系,這是空間站二期後半段的工作,五年十年都不一定夠。

陳月倒也沒有硬要搞太陰星衛星殖民,只是到空間站後發現天文比在地面上能認識到的更有趣,所以最近比較有興致。

兩人聊著,她換個話題:“還有個東西,你在地上那麽忙,香湘應該沒給你看過,來。”

說著,她按下望遠鏡復位開關,離開座位往外飄,沈文劍跟上。

兩人轉個彎,進入星圖艙。

星圖艙屬於標準設備艙,約一半的空間提供人員活動,一半的密閉空間裏是設備,現在星圖艙使用的還是二代改進版芯片的配套設備。

星圖艙的大屏幕大小僅次於第二期指揮艙,點開直接顯示已經觀測到的星圖,而且還是個球形立體星圖。

玉劍山天文系統主要依賴光學系統,射電望遠鏡的腳步只能算配套,探測到的範圍比較有限,但是有一點已經肯定——這個銀河很小,已經發現的最遠恒星還不到一萬光年。

再小的銀河那也是銀河,裏面有很多有趣的東西。

陳月使用專門對應大星圖的軌跡球操作,很快定位到某個區域做放大,補償光線,再使用濾光機能降低旁邊的亮度。

“咦?!這麽有意思?”旁邊的亮度一降低,沈文劍也吃驚了。

那是一片形狀很別致的星雲,樣子是個肥短的大頭版天龍,不是形容,是很逼真。

星雲由氣體、塵埃和各種新老恒星組成,其中的氣體塵埃,有的由老恒星爆炸提供,有的由晚年恒星噴射提供,研究它可以提供很多基礎物理、天文層面的證據。

放射狀、煙圈狀的星雲是最多的,其他形狀的一般都是抽象派,眼前這個跟天龍Q版模型一樣的星雲,找遍幾個銀河系都不一定能碰到一個。

“對呀,要不是不會動,就是神仙的坐騎呢。”

沒錯,地面上也有很多地方能看到星雲,如果飛的夠高,沒有月光的幹擾,偶然間看到這坨亮度不算高的天龍星雲也不奇怪,而地上受到氣體、環境光影響大,眨個眼就找不到星雲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