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品牌運營(上)

吳蘭,沒什麽特色的名字,吳姓的人口占比也是樂園城的第二高,僅次於劉姓。

吳蘭所在的吳家,吳爸爸有一段能吹一輩子的事跡:他從一個普通的制鞋工人,成為樂園城唯一鞋廠大股東的過程。

天災降臨時,吳爸爸只有十幾歲,經過幾年亂糟糟的湊數教育,勉強算是識字,後來就進入紡織廠幫忙。

樂園城還叫樂園一號的時候,就沒有鞋廠這個部門,聽說那個時候的人都會編草鞋,對鞋沒有多少需求,制鞋在紡織廠裏也是個不怎麽重要的小部門。

吳爸爸在工人訓練中被認為不適合做繅絲工作,在制鞋和制衣中,他選擇去這個沒人愛去的部門。

吳爸爸年齡不大,資歷卻夠老,幾年後工人逐漸多起來,他順利變成制鞋部門的組長。

轉折是他提出產業工人需要一種能保護腳踝且便於穿脫的鞋子,提議受到廠裏的重視。

穿千層底,也可以通過布綁帶來保護腳踝,但是千層底是不防水的,即使當時有人造橡膠也做不到完全防水,這對於生產環境比較惡劣的幾個廠子尤其是鋼鐵類的廠一直是問題。

之前的解決辦法,由廠家發一份補貼,工人自己做或去家具廠想辦法弄牛皮鞋,成本比較高的同時,家具廠的皮子質地偏軟,保護效果並不算好。

此後紡織廠制鞋部就增加了高幫工作皮靴的制造業務,等到煤炭液化技術擴散塑料和橡膠的供應上來,拖鞋需求的加入,讓制鞋部顯得臃腫起來,略晚於成衣廠從紡織廠脫離出來。

和樂園城所有的產業脫離一樣,制鞋廠成立時,也是由內部人員出錢攤派股份,吳爸爸因為職位高薪水也高一點,一兒一女的家庭負擔相對也比較輕,順利成為持股最多的股東。

這還沒完,後來鋼廠買到自己的飛艇用於運輸,制鞋廠也搭上產品外銷的便車,利潤擴大的同時,吳爸爸不停的拿出錢回購股權,最終拿到制鞋廠六成股權,成為制鞋廠名副其實的所有人。

這就是吳蘭的父親,在這樣的環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算的上是個成功人士。

遺憾的是最近幾年,鞋子在外面也逐漸賣不動了,即使損耗率最高的千層底,一年也賣不到兩萬雙。

疊加空運成本後,鞋子的利潤很低,吳爸爸和在鞋廠幫忙的老哥都一籌莫展,還好沒有到虧損的地步,兩人在家裏商量的時候,曾經透露過要裁員。

樂園城裏裁員的代價是很高的,強制要求發放三個月工資,這筆錢也是為了讓工人能撐過新崗位培訓的時間。現在鞋廠的利潤率稍微裁掉五、六個人就會導致報表虧損,而且有不少人都四、五十歲了,也很難去找新崗位,所以拖了一段時間還沒下定決心。

吳蘭是前年考上空中大學的,去年在家裏聽說鞋廠的情況,和同學們權衡之後進入經濟系讀二年級。

上學期,她和幾個同學向老師申請了外地市場調查的社會實踐,對三家修士市場所在地進行調查。

鞋廠利潤低是多方面的,銷量不足最大的障礙當然是市場容量,可這居然不是主要問題,修士加普通人接近十八萬,養一個幾十人的制鞋廠是完全沒問題的。主要外地很多人都會自己做千層底,牛皮靴也有專門的皮匠做。面對同行競爭,制鞋廠很難用提價的方式增加利潤。

把報告復制一份拿回家給吳爸爸看,結果看過之後更發愁了,吳媽媽還教訓說“非盯著鞋不放,做點別的不好嗎”。

吳爸爸倒是想做些別的,但是沒證沒人啊。

樂園城現在的產業工人是配額的,每個行業有規定多少人數的上限。以鞋廠來說,最容易轉型的是家具,可是家具生產證不能想開就開,相關產業工人的富裕度足夠,而且的確有額外的盈利市場,才能開的到第二張證。

還是孩子們腦子活泛,吳蘭的同學很快給出餿主意:老款的鞋子賣不動,那就增加新款唄!

如何催發新款,也很快有了主意,那就是中長裙,讓鞋子伴隨小腿成為注意點。

吳蘭也沒多想,自己找裁縫改了條裙子,一穿上,回頭率200%。

漸漸的還真讓她們帶出一陣風潮。

樂園城位於赤道線地區,在海上算不得多熱,全年氣溫20到32度,而且女性也需要參與工作,對更多款式的裙子需求是不小的。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很快就出現各種形式的中長裙。

入夏之後,中原地區都開始出現中長裙,不過更短的裙子還沒人敢穿出門,據說在某地的奇怪場所裏倒是有。

裙子解決了,那麽鞋子呢?

同樣是有成果的,既然鞋子是完全展示的狀態,即使同為千層底,也有了不同面料的需求,另外鞋廠還弄出鞋頭或側面紮布花的款式,繡花鞋的銷量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