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綠星和時間學派

深綠星是藍色恒星BO18唯一的一顆巖質行星,其他都是點小行星。

正常情況下,藍星聯合體不會對這種星系感興趣。曲速航行的成本偏高,單顆巖質星會讓初期投入顯得比較高昂。

但是深綠星很特別,它是蓋亞級行星。

按藍星聯合體對巖質行星的劃分,非可居住類的不計,可居住行星裏有貧瘠、低重力宜居、類地和蓋亞四種,劃分標準是根據水資源、可開發礦產、宜居面積等計算的,裏面最具吸引力的就是蓋亞級行星。

蓋亞級行星很有特點,已經發現的蓋亞級重力倍數在1.2到1.42之間,大氣含氧量20%到28%且無毒,陸地占比超過65%,植被覆蓋率50%以上,年均氣溫10到30度地區占比超過陸地總面積三成,綜合資源指數達到5級。

藍星聯合體已開發的十幾顆居住星裏,只有一顆是蓋亞星,也是藍星聯合體的經濟中心,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綜合資源指數。

它是個較為復雜的概念。

一個每年產鐵10億噸能持續開發一百年的小行星,資源指數為1級,如果這顆小行星上還有個儲量在十億噸以上其他類型易開采礦源,就是綜合指數1級。

接下來不是乘數關系,而是指數上升。

綜合指數5級,行星會擁有全部類型的資源,至少有一百種的礦源儲量超過十億噸,萬億噸級的資源種類不少於二十種,這裏涉及的資源都要有“易開采”標簽,地幔裏的東西沒人高成本去掏。

按綜合資源指數5級為標準,可以支持一百億人規模的居民,在一千年內不需要進口任何外部基礎資源,能完全實現全產品內部供應。

蓋亞級的標簽,讓只有一顆深綠星的BO18星系具備巨大的價值。

牛氣沖天的深綠星,會非常受重視才對,但很可惜,BO18距離最近的已開發行星實在遠了點,超過20光年。

曲速航行跨越20光年僅僅需要幾天,但成本實在太高,高到送一艘運輸艦過去就虧半條主力艦的程度。在深綠星維持一個師,相當於在同時有礦產星、礦產小行星、居住星的星系裏維持12個師,所以現在只能做些前期工作。

在BO18和有正式名稱的海皇星系之間,還有兩個星系要搞定。

藍星聯合體中有小部分人對深綠星抱有幻想,這個蟲群規模較小,又有著巨大潛力的蓋亞級行星若進展非常順利,有希望提前形成星際航行補給能力,對最近的戰區BO21形成反哺。如果真的那樣,將大大減輕現有邊境對主戰區的補給壓力。

前哨師到達深綠星沒多久,就在深綠星上第一空降點附近發現穩定蟲洞是個意外之喜。

最初指揮部沒當回事,主因在於搞不明白蟲洞的另一頭在星空中的哪裏。自然蟲洞隨時崩塌,投入進去的全部會消失,也許數百年後,說不定還會變成銀河裏的另一個敵對勢力。

指揮部真正對深綠星重視起來,是發現靜電斥力過大起,很多人都開始相信,那是另一個宇宙,至少也是個距離數十億年的銀河。

是的,對於銀河,藍星聯合體不用光年計算,而是直接算年數,光年簡稱做年好像沒什麽問題,因為用光速來計算兩者的數值是一樣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區別來自於藍星聯合體的“時間學派”。

“時間學派”認為宇宙已經經過坍縮點,正處在坍縮狀態,而且還能拿出兩個天文學實證。該狀態下,時間相對於宇宙成長期,其實是倒流狀態,時間的倒流是對宇宙而言,人類在宇宙時間裏只能用“點”來計算,倒流不倒流根本感覺不到,甚至也不會產生物質突然增加之類的狀況,用銀河做物質單位,它們正在走向“消失”。

時間學派主張坍縮段用光年來計算銀河間的距離不科學。用年來計算的,是藍星聯合體所在銀河和其他銀河之間,進入湮滅點的時間差,年數最開始和光年數是一致的,隨著“審判日”的臨近,兩者的差距會變大。

時間學派的影響力原本一般般,很多人對於把毀滅時間差作為官方的天文單位很不滿,因為按這個算法,一個四十億年外的銀河,數字和光年數產生一年的差距之前,人類很可能已經因為內戰把自己幹掉了!

但是某些從深綠星輪替回去的士兵管不住嘴巴,把深綠星自然蟲洞另一側靜電斥力更大的消息泄露給媒體,最近幾個月幾乎是全星系爆炒這個火爆話題,時間學派也跟著坐了趟順風車,把影響力稍微擴大了點。

為什麽這兩者會扯上關系呢?

另一個宇宙啊!

靜電斥力或許能騙人,因為藍星聯合體在宇宙裏還僅僅是個沙礫都算不上的東西,其他銀河的物理規則是否完全相同,沒有人敢打包票。但時間不會騙人,通過測定那個宇宙是在成長階段還是坍縮階段,更容易實錘是否是另一個宇宙,而時間學派,是遠程天體測量與定義這一塊裏影響力最大學派,沒有之一,時間,是遠程天體學裏和能量同級別的可靠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