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流通的重要性(下)

沈文劍要讓勞動力產生價值,並保護私有財產,這個過程實際會讓玉劍山的物資整體儲備下降更快,但是有一部分卻會因勞動而出現反復利用。

比如糧食種子,只要能保護私有財產,哪怕飛石上一塊田都沒有,民眾在自己房頂上都會種田種菜,它會事實上增加糧食儲備的可持續利用時間。

聽到要把普通人當成一個國家處理,玉劍山好像又沒有其他交易對象,無法獲取差價,二長老還是忍不住了:

“那我之銀錢豈不都流入凡人手中?”

沈文劍搖頭:“我玉劍山為他們提供保護和浮空石居住,這是要收費的,等他們能夠自給一部分糧食,其他如燃料、肉食等也要收費。通過調節這些費用,我們只要保證民眾的私有財產在逐年增長,那麽民眾就會和我們死死綁在一起,並努力工作。整體上我們所損失的銀兩是能夠控制的,而且通過搜刮現在的死城,銀兩、銅錢的補充比其他物資更容易。”

劉丹長老皺眉:“那就是使手段讓普通人白給我們幹活?”

“他們的生活會因私人財產的增加越來越好,怎麽會是白幹活呢?”沈文劍笑了。

他要通過勞動力幫助物資流通,來穩定銀兩的購買力,避免回到以物易物的階段,玉劍山不能從發銀兩變成發物資,這不利於弟子們獲得自己想要的修行資源。

修行是首先要保證的,這是萬魔吞天期間安全的根基,讓普通人對生活有個盼頭,只是順勢而為。

劉丹長老會有普通人在白幹活的錯覺,因為現在的體系規模太小了,哪怕折算了私有財產之後,大量的生活物資很長時間裏仍然需要玉劍山的免費支持,基本就是玉劍山說了算數,勞動力的定價,說到底是沈文劍一言可決的事。

當然以沈文劍的為人也不會做的太明顯,不可能像某些黑心礦場一樣把人累死連飯都吃不飽,只是按年來計算,大家的存款增長會比較慢。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沈文劍把玉劍山和幸存者定義為交易雙方的做法,反而讓幸存者的未來更有盼頭。

因為他的最終目的是穩定銀兩購買力,獲得廉價勞動力並不是主要目的,而且幸存者並不會被國家抽稅,某些生活物資,就算不被玉劍山保護也是必須的支出,前景反而會比災前更好點。

按照本次長老會議中達成的共識,和稍後商討出的流程,民眾的搬遷過程多了一道手續。

每個十四歲以上的人,都需要配合一項財產調查。

玉劍山小盆地一直都有自己的戶籍登記制度,後來為了防止聖月教徒對小盆地的滲透與謀害民眾,這項戶籍制度被改為每年都需要登記一次,這裏面就有家庭概況。

家產如何,並不是空口白話就能獲得的。

對於一些外地人強行常住在玉山鎮還活了下來的,則采取調閱物資進出記錄的方式,來確認大概財產,而且是盡量往低了估算。

至於外面救回來的,那就不那麽客氣了,倒不是仗勢欺人,而是太難核實。

如果一個本來沒錢的人得到太多的資產,他的行為是很難預估的,所以對他們玉簡山評估的基礎是估算平均值。

比如某人是從豌豆湖被救出來的,通過多人詢問得到的結果,首先評估出豌豆湖的平均資產,再根據單一前後三個核查員的主觀印象分,獲得一個加權,最後得到的就是財產值。

印象分標準是沈文劍弄的,它很奇怪,對大筆財產有無概念只是一方面,裏面還包含對佃戶的態度等因素。

總之,通過連續三關的詢問,被認為傾向於為富不仁的,他的加權可能導致資產和平均值幾乎沒有多少差別,可能就在飛石上有個筒子樓小套間和不到三兩銀子。而對佃戶、貧民多有救濟的,假如再有幸存者的復數人證,加權出來的財產,則會真的相當於其實際財產。

善有善報,只要是個正常的群體,都應該有正面宣傳,通過增加這些人的財富進而推進其在幸存團體內的影響力,以後的管理才會更輕松。

通過這輪財產評估,有的弟子產生了疑問:“為什麽有的人為富不仁,卻也好好的撐過降臨日了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從小就是在那種環境長大,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所謂為富不仁那一群裏的。這種印象還只是玉劍山修士產生的,如果換個地方換個時間,也許很尋常。

完成評估之後,搬上飛石的人,一到兩天內,會收到財產補貼和賬單。

此時依據災前資產評估和房產的價格,產生了幾種狀況。

這裏的房產只是房產本身的價格,由於浮空城的特殊性,就算現場建房,成本也比地面上高,而負責和地面之間做貨運的飛艇定價權也在玉劍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