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充能器的異常進展

回到火箭組繼續搗鼓。

大部分結構設計工作都交給工程師們做,沈文劍帶兩個人先行啟動流體動力實驗與風洞實驗。

流體動力實驗通過定速釋放染色液體,來確認實驗體在飛行或潛水時的流體狀態,渦流、湍流等都回避掉之後,外形就沒有大問題了。

通過流體動力實驗的實驗體,即使有那麽一丁點問題,實際也能通過調整推力把它無視掉,這就是常說的力大磚飛。

流體動力實驗室的優點是它需要的模型很小,即使要改動也很快。

風洞實驗室吹風,模型要嚴格的多,外結構都是真家夥的縮小版,更注重外形結構的合理性,比如超音速狀態下調整飛行姿態,會不會把自己扭斷或者掉幾個螺絲,在某個點上的受力會不會過大。當然就火箭項目而言,風洞能夠采集到的數據比流體動力實驗室更準確。

一邊吹風,一邊計算外形結構要素,每隔幾天,沈文劍都要向火箭組工程師們通報進度,同時讓他們了解自己接下來會向什麽方向調整火箭外形。

折騰了幾個月,終於定下新火箭的外形。

長42米,主火箭直徑3米,根據同時拋棄一級火箭與助推器的要求,主火箭不再需要於發射中段單獨承擔推力,發動機減少為兩個。

助推器直徑同樣是3米,長22米,每個助推器發動機也是兩個,不過采用的發動機為雲頂級甲型改,推力為150噸。

如此設置發動機與助推器,還是受限於科研部的各方面技術實力。

修士們在材料焊接方面非常有優勢,但是因設備、人工制備材料等關系,板材、管材的質量均一性則有少許問題存在。

為保證發射成功,某些部分需要適量增加材料厚度才能彌補不足,它增加了一些重量。

火箭組還沒把內部零部件的設計全部做出來,沈文劍卻能在沒有計算機的環境下先得出起飛重量等元素,進而調整發動機,還得多虧了天河實驗室。

他一直跟著項目的進度,在天河虛擬實驗室裏做1:6的火箭模型,而且他做的模型是完全體。

按此模型算出來的起飛重量為600噸,考慮到工程師們這一次跨度太大,或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起飛重量最終在630到640噸之間都是有可能的。

只要任務不受影響,沈文劍不打算糾正那些不必要或過於復雜的東西,860噸的初始推力就是這麽得出的。

實在不行還能把住推進器也換成150噸的雲頂級甲型改,再增加四十噸推力,一級火箭再增加幾噸燃料也夠用。

新火箭完成外形與結構設計,趁著沒別人玩火箭,搶注個好名字先。

就叫天仙級運載火箭好了。

實驗火箭二號項目也改名字,正式改為天仙級一號中軌道測試項目。

項目改名並回到火箭組之後,組裏人員的幹勁更大了,總算在十月份時,幾乎同步完成了中軌道任務上面級(除一級火箭之外的任務部)與中軌道觀測衛星的設計論證。

果然,因為缺乏計算機幫忙,無法提前定制精確的飛行計劃,工程師們在保障通訊與遙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上面級略微超重。

綜合現在的成果,天仙級一號在中軌道能投下三十噸左右的家夥,大幅超過另一個世界同噸位火箭的投送能力。

而調來的天文工程師幫助下,設計的中軌道觀測衛星,預計重量只有三噸左右。

那還說什麽,加任務。

天仙級一號中軌道測試的任務目標是投放多個觀測器,中軌道觀測衛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現在運載量許可,在中軌道多放一顆別的類型的衛星理所當然。

利用3006年最後兩個月,大家集體攻關,趕在年前設計出天基武器測試平台甲型。

這款測試平台功能比較簡單,只有三個測試任務。激光傳輸、向地面投擲鎢合金塊以及直接往地面進行法術打擊,也就是當初紅寶石激光器做出來之前,沈文劍弄出來的火系法術聚焦發射器的放大版。

在此期間,制造局和工程部提前調出人手幫忙制造原材料和一些不需要保密的板材。

年底,計算機組也終於試做出第一版玄學計算機。

玄學計算機用起來很奇怪,它的響應速度很慢。

做加減法時最快,大約兩秒鐘給出響應,兩位數加減法和一千位數加減法都一樣。

計算圓周率時,第一次響應在給出計算指令後的第六秒,這一次會算出圓周率的一百位數,以後每十秒響應一次,每次都增加一百位,同時會修正前面的數值。可惜第一版還不能無限算下去,會在小數點後兩千位時突然減速至三十秒響應一次,三千位後幾乎算不動了。

更奇葩的是它在繪制復雜函數圖時,響應速度比算圓周率要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