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憂慮

大趙新君沒察覺到問題,也可能有人從中作梗,今年大趙除了增加民庫之外,並沒有任何減稅措施。

於是到了旱期事情就大發了。

今年的旱災和往年略有不同,平均溫度比以往的夏天高出幾度,太陽也更毒些,原本每兩三天引水灌溉一次的田地,今年幾乎每天都要灌水。

氣溫升高後河流水流量減少,還要多灌溉,順理成章的就演變成搶水,出現了鄉民間的沖突。

大趙的稅不是玉劍山這樣產多少按多少比例收,而是定下一個年產量,比如畝產兩石,就征一石二鬥……今年還要多交八升給民庫。

在此種稅制下,減產到一定程度,大趙也不減免糧稅,搶水沒搶贏的,其實就在等死。

與其等死,還不如武裝抗稅呢。

也不知是否有人在中間穿針引線,原本貌似還平靜,等秋收後準備收糧稅時,各地都出現打死征糧官的事,有的占了山頭,有的占了縣城表示拒不交稅。

大趙的軍隊因此動了起來,開始到處平叛。

但是事情沒那麽容易。

大趙當年簽訂城下之盟,除了低價售糧外,兵力也被限制到三十萬的數字,這三十萬裏三分之一在邊境屯墾,一半拱衛皇城,分散在地方的兵力不過六萬,這點兵集中在一起可能都還沒有一處亂民多。

或許大趙的軍隊比亂民精銳的多,可是亂民多占了山頭,有地利之優,單憑裝備優勢是很難在山坡上占便宜的,人家隨便射支箭出來都比軍隊往上射要遠的多。

圍吧,剛剛秋收,糧食都囤在山上,被圍個一年半載的人家完全不在乎,山上還能種果子、養雞、種菜呢。

所以大趙瞬間就進入兩難之境,不得已,只能抽了八萬皇城拱衛軍,到哪裏,地方上配合著,試著一處一處把叛軍平下。

這一屆大趙的君王和官員們實在不行,他們居然到年底,還沒意識到更大的危機正在靠近——軍糧不足用了。

任何軍隊在守衛時,和軍事行動中,軍糧的配給都不可能一樣,軍事行動時體能消耗大,需要更多的糧食。

本來這點增加對大趙不算什麽事,可是秋收後因為搶糧為匪的事件叢生,秋稅居然比春稅還少很多,年底官員的銀俸和糧俸一發,才驚覺存糧撐不到春稅入庫!

那怎麽辦呢?

顯然他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加稅!

過年,玉劍山長老會上,這件事被當成重點討論。

“大趙新年又要加稅,怕是今年都拖不過就徹底亂了,還極可能沖擊我玉劍山。”掌門打開話匣子。

大趙的局勢對玉劍山最麻煩的在於中間沒有類似於天青國的緩沖帶。

天青國最南端的城市柳山隔著玉劍山小盆地一百多裏地,中間全是山路和山谷路只幾個很小的獵戶村子。

而東村雖說隔著大趙最近的城市距離也差不多,中間卻有很多以種植為主的村子,所以大趙有更多的普通人知道玉劍山的存在,說不定哪撥人就想從玉劍山過境。

“正德君實在配不得‘德’字,那掌門意思是?”大長老問。

“如只是災民過境,不攜武器倒也無事,只是如有人想強過,免不得沖突一場。”

玉劍山實際就充當著天青國南境和大趙西境的屏障和緩沖帶,是不能讓人帶兵過境的。

有弟子就想不通了,他們打他們的,幹咱們玉劍山何事?難道他們還能飛起來打浮空山不成。

其實聯系根本不在這裏,只要兩邊沖突,都往玉劍山門口屯兵,萬一再來個禁止通行,玉劍山以後還要招弟子嗎?

難不成像散修一樣派去人堆裏撿弟子?或者大動幹戈把這普通人都殺了?那玉劍山成什麽了。

所以任何軍事組織都不得從玉劍山領地通行,這條底線是不能退的,但如果因為戰亂的關系,有哪撥人真要強過,玉劍山也很難辦。

“先通報天青國吧,前些年巨浪江大水死了不少,天青國也急需恢復人口,他們若願接手,我們把來人刀兵繳了換成銀兩放他們過去。”話少的四長老出了個主意,“黃師弟家的小沈不喜歡用鋼嗎,都給他煉了。”

“趙師弟言之有理,只是其中還有隱患,若消息不錯,大趙之亂怕是有修士參在其中,極可能跟那聖月教有關。”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怕他作甚。”二長老還是那麽強硬。

“萬魔吞天將至,此時與聖月教大做一場實非我所願。”掌門有些猶豫。

“掌門,此事宜早做決斷,不可瞻前顧後。”二長老勸道。

掌門沉默了很久,擡起頭看二長老。

“齊師兄可願為我玉劍山鎮守東門?”

“如何不肯?”二長老傲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