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又爆炸了

沈文劍借著天河實驗室的便利,上半年已經慢慢生成了些材料,完成了地質探測儀的設計與樣品制作。

經過了樣品制作的過程,再還原成制造手冊,在工序、工藝等方面會有不小的優化,要在外面進行還原不會碰到什麽障礙。

這樣科研部今年下半年就可以把精力專心投入靈石再充能的開發上,成果不行的話十二月再拿出地質探測儀項目都夠時間。

現在沈文劍拆了地質探測儀樣品,邊湊材料,邊設計接下來的個人項目——自動化控制系統。

這是為科研部地面的新基地設計的,沈文劍希望通過它完成基地對靈力(電力?)、水源、倉庫出納、安全方面的自動管制。

目標沒有很離譜,算是為衛星體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做初步技術準備。

科研部煉器組上半年學習任務總算完成,也開始安排下半年的工作。

下半年工作會議,沒讓學徒入場。

“靈石再充能,在我們已經有一定符文技術儲備的情況下,下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它。”

年初會議上已經說好,所以現在也沒引起震驚。

沈文劍繼續:“聽說有修行門派研究了百年也沒有成果,大家會不會擔心我們也白費力氣?”

“部長你就說怎麽做吧。”

“很好,做之前不要去想著失敗,就算今年沒有成果也不會怎麽樣,我們已經有後備計劃獲得明年的資金。現在說說開發方向……”

沈文劍計劃圍繞著熱力環境展開開發,為什麽選熱力環境而不是壓力環境,他也給各同僚做了解釋。

簡單講就是熱力環境如果更能出成果,更容易進入應用階段。

如果是壓力環境,幾千上萬噸的全方位壓力,器械如何做?做出來如何充能?直接壓力一上去,靈石殘余晶體弄不好就成粉狀了,而如果以氣壓、液壓浸泡的方式去提高壓力,只怕現階段的工藝手段,壓力還沒到,器械先爆了。

進行熱力環境開發有個前提,就是靈石殘余本身是不可燃的,這一點沈文劍在做預研時已經有了結果。

大體上靈石殘余晶體分作三種,一種水晶狀態,另兩種是有大小區別的顆粒與粉末,其中只有粉末會被燒掉,當然溫度高到一定程度或許有別的結果,所以才需要各種實驗一步步推進。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先假設靈石是在熱力環境下生成的,那麽是什麽樣的熱力環境生成的靈石?第一步工作就是嘗試還原該環境。要怎麽做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靈石殘余晶體在什麽溫度下可以如打鐵般塑形,又在什麽情況下什麽情況下會變成液體。”

第一步是熔融實驗。

確認靈石殘余晶體的熔點和易塑形溫度,為獲得精準溫度而不是隨便臆想的數值,還需要個能應用於高溫環境的溫度計。

溫度計也有兩個方案,一是非接觸式的熱輻射探測型溫度計,二是以煉器手段強化的直接接觸式溫度計。

當場投票,探測型立刻被淘汰,畢竟大夥都會法術,也不怕溫度高拿不出溫度計進行讀數。

然後是熱力平台。

煉丹煉器的爐子太小,而且以純人力方式,也不適合長時間保持穩定高溫,沈文劍還要求新的平台要更容易在熱源區以外觀察。

高溫溫度計的開發和基本熔融實驗交給煉器組,沈文劍和古老兩個負責熱力平台的開發。

熱力平台是項很重要的實驗設備,沈文劍與古老說明了未來的用處後,古老支持把熱力平台在新基地裏做成固定式的,也就是要開發兩個版本。

為此沈文劍修改了基地圖紙,專門下山去跟工頭說了聲。

說起基地,這會兒根本還沒開工呢。

因為五月末以來的暴雨直到六月初九才歇氣,之前找師兄弟們移石頭開出來的坑都灌滿了水,後面晴兩天下一天雨,坑正好養魚呢。

水太多,又還有雨,施工隊伍這會兒也只能先整理地塊、鋪石磚、砌圍墻,基地夠大,活多的很,等秋天再排水都有事做。

沈文劍也不催,等天徹底放晴了,找個時間抽水就好,抽水比動土容易的多,他一個人都能做,師兄弟都不用請。

這邊通報過,還是回去開發熱力平台。

先開發的當然還是竹石峰科研樓暫用的,在動力爐房不遠空地建個新房,在裏面折騰。

這版的設計思路比較簡單,跟灶台差不多意思。下面加熱,固定式坩堝裏放實驗物,同時坩堝有額外的能量線路,可以外接靈氣來源,隔熱通過上面一個排煙扇一樣的蓋子上的陣法進行空氣隔熱,隔熱效果肯定不如實物加陣法,也能讓人在一米左右的距離觀察坩堝內的情況。

沈文劍主攻爐溫,這次還是用焦煤,依賴法陣對焦煤火焰進行加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