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見觀知世心有成

張衍先是起意回溯方才所見景象,試圖中過去之影中尋到此物。

從最初萬闕道人與他言談,到方才玉簡顯現玄異那一刻,他來回看有幾遍,卻沒有發現任何異狀。

他也沒有指望一次可成,繼續深入辨觀,可是無論他怎樣來回查看,都找不到此物半點蹤跡,好像這東西並不存在於過去之中。

他對這個結果倒是有所預計,萬闕道人當年在發現此簡不見之後,應該也試過這等辦法,想來最後也是無所收獲。

既然這個辦法不妥,那就換一個路數。

他心下一思,腦海中卻是想到了萬闕道人將玉簡交給自己時的情景。

其人為何非要將交給自己的東西化為簡牘這等模樣,而不是化作法符或是其他物事?

只是單純因為這等東西修士用的最多麽?他以為不只是如此,這裏也許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知世簡對其仍有些微影響,所以其下意識將交給他的東西凝聚成了此物模樣。

要是這個推斷為真,那麽此物應該對他也有影響,只是這裏作用十分之微小,還極可能已然融入他自身氣機之中,所以感受不到。但要是找到這個關節,再順著這條線回溯上去,不定就能尋定此物。

有了方才經歷,他已是明白,對待此物當不單單落於一處,而是該兼顧諸有,於是他凝神閉目,神意霎時延伸入上下四方,過去未來之中,試著感應此中一切變化。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因為此物不管如何飄忽,既然曾經顯現在現世之中,並被過往之人所看見,那麽必然與現世是有某種聯系的,哪怕再是微小,也是存在的。

現在他道行乃是當世最高,已經達到了上境之下的道法至巔,除了牽涉到那更為上層之事,幾乎沒有什麽東西可以瞞過他感應,故是很快,一股若有若無的異狀便就出現在了心神之中。

他發現此與以往見任何東西都是不同,像是一縷氣霧織成的絲線,十分飄忽模糊,盡管能隱約感得,可一伸手,仿佛其就從指縫之中漏了過去,無法真正抓住。

那應該就是此簡滯留於現世的一線痕跡了。

他反復去感應,總感覺下一刻就可取得,可又似永遠無法接觸,好在能感得這一點,就說明他已是走在了正路之上,而凡事就怕沒有頭緒,現在有了方向,那麽總是能想到解決之法的。

可就在他如此思忖時,忽然發現,那一絲感覺變得越來越弱,越來越輕,似隱隱有脫離自身之兆。

他目光一凝,反應過來,如無意外,該是此物越是著意其上,則距離寄主越遠,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法違逆的,最後即便不會離他而去,很可能也會徹底消失。

他推算了一下,在正常情形下,要想依靠那一絲感覺找到此物本來,即便是他,也至少需要半日功夫,這裏還要考慮到,此物是會隨著他的關注不斷消減的,剩下時間實際上不足以將之找出來。

這裏倒不是沒有辦法,他大可以靜心止念,撫定思緒,只用自身道法尋求那吉利所在,隨後再出外搜拿,假設能一擊而中,那就達成目的了。

可要不成,那就會一次難過一次,還難言是否還會引動另外變數。

所幸除此外,他還有一個更好方法。

他伸手入袖,握住殘玉,便把心神沉入其中。

此間能夠完滿再現自身之上每一分變動,所以這裏同樣也有了那玉簡感應,而因為這等感應同樣是映照出來的,所以不會幹涉到正物,也不會導致其遠離。

如此只要在這裏反復推演,當就能很快掌握攝拿此物的關竅。

因為殘玉之內不必太過考慮時間,所以他也能從容施為,心神在沉浸許久之後,也是漸漸明了了該如何拿定那一縷線索。

因思及一些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所以他又在此多駐留了一些時候,直到都有了解決之法,這才自裏退了出來。

心神方一轉出來,立時照法施為,瞬息間拿住那一點關節所在,隨後順此攀附而上,並將之牢牢盯住。

過有一會兒,他雙目睜開,將那玉簡拿到眼前,見此物又還變成了先前那既是滄桑古舊,又是煥然如新的矛盾模樣,已然是成功將之攝還了回來。

但這並不是說此物就不會消失了,其之所以呈現面前,是因為被他暫時定住,可因為意注其上,所以此物會逐漸淡去,直至徹底,這是無法阻止的。故是從此刻起,他得需抓緊時間了。

他心意入內一轉,瞬時間,諸多上境之妙玄紛紛顯於腦海之中。

但是很快,他發現自己看過的東西,有些從清晰變得模糊,似在遺忘之中,可照理說,莫說他這等功行之人,就是一個尋常修士,也是絕然不會忘記以往見過之物,這情況看去有些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