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們有罪(第2/3頁)

於是這事,便在慶軍營中廣泛地傳播開——鬼帝、妖王,以及這一隊人的奇異遭遇。

至此屠武略還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直到這位道奇子道長,問了他一句話——

“你覺得你們的皇帝,想不想要做鬼帝?”

屠武略便愣住了。他又哪裏有膽子,敢議論那位陛下的生死?可很快意識到道奇子問的是什麽——皇帝想不想要長生?想不想要無限的權勢?

當然想!

未等他回答,道奇子又問,“那麽普天之下的皇帝,又想不想要做鬼帝?”

問到這裏的時候,屠武略知道道奇子想要做什麽了。

那隊正一行人,倘若當真在山中遭遇了鬼帝,就意味著的確有這樣一種方法——叫帝王在生前可以享受無上的權勢,在死後亦可享用無窮無盡的壽命!

如今這件事被傳得沸沸揚揚,以後會一直傳到慶帝的耳朵裏、傳到諸國帝王的耳朵裏。然而……帝王們便不會安於現狀了吧?!

有關帝王的生死,屠武略是知道一些事的。

凡間的帝王總是可以比尋常人接觸到更多有關修行的秘密。也曾經有不止一位帝王希望仙人能將長生之秘、修行之法傳給他們。然而在長達五萬年的時間裏,這一要求從未得到過滿足。道統與劍宗意味著天下間所有的修士,而所有的修士嚴守一條界限,將真正的修行人與世俗人區分開來。

倘若在人世間擁有權勢,便不可修行。倘若修行了,便不可在人世間擁有權勢。而帝王,則是玄門防備最最嚴密的人。

玄門不肯給帝王長生,可到了如今帝王們會意識到……其實妖魔可以的。

想到此處,屠武略汗如雨下。慶國帝王的生死事已是他不可以參與其中的了,更何況天下帝王的生死事呢?!

便因此,他再不敢多說。道奇子說什麽,他便應什麽。

到如今、夜裏的時候——秋風漸漸起了。天開始轉涼。火把在風中搖搖晃晃,發出呼呼的聲響。

營中上千人皆沉默,只見道奇子又擡起手,指了指馬前跪著的四十幾人:“那麽你們來說一說,為什麽要說謊呢。”

他的聲音仍舊很輕、卻仍舊很清晰。

可丁敏不說話——他眼見這修士殺死了欽差,沒有絲毫猶豫,便已經知道他們這些人今日是逃不掉了的。欽差都敢殺,他們這螻蟻一般的命又算什麽呢?

因而便放棄了一切念頭,只微微仰頭看了道奇子一眼,將嘴抿緊了。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他一般沉得住氣。那燕二奮力一掙,叫起來:“混賬王八蛋才說謊——爺爺們回營來的時候,那道士手裏的寶貝誰沒看見?屠武略你沒看見嗎?你們沒看見嗎?爺爺們在營裏走了半個時辰才穿過去——你們眼睛都瞎了嗎?!”

屠武略不說話。實際上,他現在巴不得道奇子趕緊出手、殺了這四十多人,好叫他盡快從這樁破事裏擺脫出來。然而他曉得道奇子不會那麽幹——這道奇子或許是修道修傻了。對他說非得叫這四十多個人、當眾承認自己說謊,才能將他們處死。

屠武略曾與他說過用不著費力這樣的力氣——將這四十多人殺了,其他人必然噤若寒蟬,哪個還敢再找死。

但換來的是道奇子鄙夷的笑。修士告訴他,權勢能叫人閉嘴,卻不能叫人停止思考。而他的神通則可以叫人徹底忘記發生過的事情,然而前提是,始作俑者得先自承,一切都是他們為了逃脫罪責而編造的謊言。

屠武略自然不曉得什麽神通。

但倘若李雲心在場便會了然了。修行一途,本就是借法天地。許多事情都不能憑空產生、變化,非得有根源、引子不可。

譬如從前瑯琊洞天的道士在渭城上空書寫符箓,叫渭城變得日夜長明——那符箓就得寫在天上、借天光才可成事。倘若同樣的符文寫在地底下,是斷不會有效果的。

如今也是一樣的道理——在整件事情當中,這四十幾人便是根源和引。先將這根源掐滅,道奇子才好有神通去逆轉這一整件事的緣果,叫不該有的念頭從每一個人的腦海中幹幹凈凈地消失掉。

於是燕二說了那些話,人群中便產生了些微的躁動。

——不是每一個人都只曉得自己保命,總有些人心中有血氣,甚至不畏懼死亡。便有些人叫起來,“……的確見過那寶貝”、“我們跟著遠遠看了,的確是仙門的人”之類的話。

既有人帶頭發聲,便也有人附和。許許多多的聲音夾雜在一起,變成一陣不安的風,迅速從校場上掠過。屠武略帶來的兵試圖警告他們收聲,甚至打算擠進人群裏抓人。可圍觀的軍士越來越多,已經不止千人了,去哪裏找呢?

即便是離得近的——前頭的人也挨挨擠擠,不讓他們過,只能眼看著說話的人一縮身子,在人群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