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蓉城(第2/3頁)

再過前院,進中殿,見殿中供奉一個女子模樣的神像,面前也沒有牌位,看不出什麽神靈。

殿裏還有兩妖,也是狼頭或狗頭,穿青布短衣在擺弄神像前案上的火燭。見了李雲心一愣——狼道人忙沖他們擺手:“退下、退下!”

兩妖一縮頭,轉身走進偏殿裏了。

也和尋常道觀中的小道童一個模樣。

於是走到前殿的門口,站在廊下往廣場上看。

場中也是十幾個妖魔,但不都是狼頭妖或者狗頭妖了——其中混了一個豬頭妖。另一個是橘黃的毛色,看著嘴臉竟是半只狐狸。

這十幾個妖魔或者在練拳腳劍法、或者在灑掃庭院。穿著青布短袍曬著太陽,竟有些懶洋洋的出塵意味。

李雲心站著看了一會兒,側臉問:“都是哪裏來的妖怪?”

這世間的陰神妖魔不算多——相對於人類而言。像渭城這樣幾十萬人口的大城中出一兩個妖魔已算罕見,方圓百裏的山野中再有五六七八個,也算是“成了災”。

可這蓉城的平原觀裏就有這十幾個半成人形的,當真奇怪。

狼道人想了想,道:“……不少是別處慕名來投的。咱們這裏有來投的,就收歸門下傳法教化,也好約束野性……”

李雲心淡淡地哦了一聲,也不知信還是不信。

看了一會兒繼續走。徑直自群妖當中穿過——狼道人如剛才一樣將妖氣的妖魔喝退。

但李雲心倒是注意到有幾個妖魔對自己目露兇光,似乎這狼道人還沒有將他們“教化”好。

如此這般出了平原觀,便走到蓉城的街道上。

說是“街道”或許不妥當。這時候的街道在李雲心看來也只能算小路而已。渭城的幾條主街還勉強能入他的眼,但到了這蓉城,便已經是可以稱得上“狹窄”了。一條路大概能容一輛馬車和三四個人並排過。路也是土路,坑坑窪窪。但路邊有茂盛的樹,濃密的樹蔭將路上方的天空遮住,只余斑斑點點的午後陽光灑下來,倒也別有點野趣。

可路兩邊的民居反而令李雲心稍覺詫異。

因為都建得頗為堅固紮實。

渭城和蓉城當中都有河流過,周邊也都有林地。所以民居多為木質,取材方便。渭城裏的富貴人家喜歡開闊不失威嚴的庭院,門窗是大而敞的,有精美的鏤空花紋。尋常的平民家裏也要開大窗——舍不得用油紙或者布帛的便敞著,到冬日裏再上門板窗板。

不過那樣一來便不甚透氣,每年冬季城中都有人因生火取暖被“悶死”。

然而他現在看到的蓉城中的民居和渭城卻有差異。

很少人家在向街道的一面開窗。即便開了也是低矮的小窗——倘若窗裏的人要往外看,大抵得伏低了身子半跪在地上。且小窗只有兩掌寬,勉強能通通氣。

但門一定是要有的。只是也低矮而狹窄。門口厚重,甚至絕大多數人家的門框都是石條、而不是木框。

在這種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用厚重的石條作門框實在是奢侈的行為——對於平民而言。

看起來好像是在防些什麽。

但再看那些路邊的人——蓉城沒法與渭城比,算是小城。因此街上的人也不多。可人雖不多,卻也有人在走。或者推著獨輪的小木車,或者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他一路走來見了幾十個行人,雖說都有點兒蓬頭垢面、衣衫破舊,但也看得出這些都是做苦力活的窮苦人。

神色自然不生動,是那種被生活折磨得麻木的“面無表情”。只是這種表情李雲心也常在渭城人的臉上看到,算不得稀奇事。

還有些人家的門開著,人在門邊或站或坐地發呆、曬太陽。見了李雲心會好奇地打量,再看見狼道人則忙避開眼神,有的會躲進屋子裏。

這也算正常——渭城裏好些人見了官差衙役便是這種反應。而且狼道人還是妖魔……已經算是令李雲心驚詫的“平和”了。

狼道人說余國妖魔和人混居已久。如今看似乎是真的了。

那麽那些堅固而低矮的民居,實際上是城中的“人”仍對妖魔們有提防之心,才建成這種模樣的麽?

他邊走邊瞧,很快轉過一個街角。這時候發生了件“新鮮事”。

先是聽見一個女人的叫喊聲——聲音驚慌無助,仿佛即將發生可怕的禍事。

發聲者被街角一顆三人合抱的老樹遮擋,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李雲心一挑眉頭,快步走過去。狼道人先前在他身邊幾乎不說話,只有李雲心詢問的時候才提心吊膽地答上幾句。這時候見他起了興致,忙跟上去:“大、大王,不是往這邊走……”

李雲心擺了擺手,在街角的樹下停住好不叫那邊的人看見自己,又一把將狼妖拽了回來。

“我看看新鮮。”他笑眯眯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