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邪教(第2/3頁)

隨後再肅然道,每日只可頌念兩次——念多了,龍王爺要發怒。

或有調皮的半大小子問“為什麽非要念兩次”——便一皺眉瞪眼、硬邦邦而有底氣地丟下兩個字:規矩!

宗族社會,最重“規矩”。那小子便被唬得不敢再問了。

——這是很威風的事情的。

這種威風和滿足感……是李雲心那個年代的人很難想到的。

慶國富庶、渭城富庶,這一點李雲心知道。然而再富庶的古代社會還是古代社會。在這富庶的渭城周邊,那些生活在野原林當中的村落裏的人,是個什麽狀態呢?

大概一千人裏也找不到一個識字的。

數百人一輩子未出過野原林。

距渭城不過百八十裏,在李雲心那個世界,不過是一兩個小時車程的事情。

然而在這個世界……便有數百人、祖祖輩輩,都不曾出過這百八十裏。對於他們而言野原林,甚至蔥嶺、銅嶺、隨便什麽山、什麽嶺、什麽村,便是整個世界了。

至於渭城?在他們的印象裏,幾乎已屬於“鄰國”的範疇了。

渭城裏的人或許還知道離國的天皇帝。

但那些山野裏的人,大概都不曉得慶國的皇帝已換了一位了。

便是一些這樣子的人,平日裏更沒什麽希望、新鮮事的。但好歹他們已經習慣了祖祖輩輩此種全無上升通道的生活——如果是李雲心被禁錮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只怕立時要發瘋。

獵戶上山打獵、采野味,換些銀錢剛夠溫飽。農戶伺弄一畝三分地,技術落後、產量低,倘若合著野菜野味能餓不死人,也算好日子。

若真能再攢下些錢財、為兒子起了一間新房,已算是這一代“出息了”。

每日裏,為吃食發愁——只此一件大事而已。

所見所說的,也都是村裏的人事。前月裏牛家媳婦半夜一覺醒來發現屋裏窗台上盤了一條蛇?

這事便能被說上足足一個月而樂此不疲。而再看到牛家人也都會覺得有些異樣——蛇乃小龍。他家半夜盤了一條小龍,豈知不會是牛家媳婦肚裏那孩子要出息了?

便是這樣的環境、這樣的人……知道了神龍教、知道了神龍教的那些奇怪的規矩。

生活就立時新鮮、新奇、與眾不同起來了。

教眾們……便在村中變得神秘而與眾不同。而這從前被人覺得挑禮、難以伺候的規矩,也因為它的儀式性,而變得更加莊重肅穆、更像“規矩”了。

大概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李雲心也經歷過——一個原本在社會中地位低下的、勞碌一生的普通人。一旦在被人問起一些只有他才只曉的古老的“規矩”或是“傳聞”時,原本呆滯無神的臉上便立時煥發出不一樣的神采。

整個人立時變得肅穆、沉穩起來。而後清一清嗓子、掃視一眼眾人,再慢悠悠道:這個事情,是有這麽個講究——

李雲心了解這樣的社會、了解這樣的人,了解這樣的規矩。因而許許多多出自他手的小細節,在極短的一段時間裏、令神龍教被迅速傳播開來,並且聚攏了大量因著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真正虔誠起來的信徒。

如今這首批將近百人的信徒便各自進了城、然後匯聚到那桃溪路的廢墟上。

這些人裏,有石匠、有木匠、有裁縫、有磚瓦匠。還有赤腳郎中、獵戶,甚至有做過賬房的老頭子。這樣的一群人,有“見識”、有“學識”、有力氣。

他們在一個名為劉公贊的道人的組織下,只花了三天的功夫便迅速清理出了一大片的地面,甚至還將一些可以再使用的石料、木材歸置起來……

似乎準備大興土木了。

興建一個什麽東西總需要耗費許多的錢財。主要分為人力和物力。

這號稱神龍教教徒的一群人似乎並不缺乏人力。至於物力——已膽大包天地從廢墟之中清理了很多合用的材料出來。當然這些東西並不全夠用,於是他們的進度停下來。

百來號人在被清理出的一大片土地上搭建起臨時的木棚,生活做飯、說說笑笑,也不曉得究竟要做什麽。

便有有心人去問,這些人只說是教主吩咐要等。

這事兒可不妙。

這樣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且進退有度組織有序。倘若知府或者四位府尹當中的任何一位還在,都會大驚失色立即調遣公人將這群人統統先下了牢獄——百來號人、不事生產,每日聚眾說些別人聽不大懂的話兒,這不是要造反還是什麽?!

然而眼下主官不在,主簿和府丞可沒什麽魄力——他們可不想冒冒失失地得罪這神龍教背後可能存在的豪門。

城中的其他世家豪門也都不想出面管這件事兒——誰知道是城中誰家、得了京華哪個貴人的首肯、弄了這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