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彌勒無塗,銀盆遊龍(第2/4頁)

……

靈寶出世之地。

道尊不在,佛祖卻沒有離開的意思,誰還能看不出,今日惡戰至此大局落定!邪廟一脈必敗必亡。

北方諸星君喜上眉梢,西北猛鬼目露狂喜。本以為會是一場生死大戰,不料道尊根本沒動手直接退走了。

那還能再有什麽懸念,這一仗簡直不用打了!焉能不歡喜。而歡喜同時,他們再望向冥王等人的目光,從戒備變作了輕蔑,看死人才會用到的眼神。

鬼主、星君不約而同心中閃念,這時候非得趕快表明一個態度不可:不爭寶物,那件靈寶歸奉佛祖。

其實真要論一論本錢,無漏淵、星滿天也沒那麽差勁。畢竟是一方雄主,坐擁大軍無數,如果拼命的話,就算西天穩穩能夠得勝,至少也得掉幾塊肉。可長遠看,冥王已經開始對他們索命,東方道家死撐閻羅,鬼主星君想要以後繼續過好日子就得與西天結盟;再看眼前……佛祖在此,門下諸般大佛陀在此,這時候再爭寶貝?得多傻。

不過還不等鬼主、星君開口。另個兇狠聲音就搶先響起。

“呔!佛身孽心的怪物!”邪廟之前、蘇景身邊。三屍之首雷動天尊擡手指點佛祖開聲怒喝,雖然“雙龍出海”之後疲憊不堪,但喝罵時依舊氣量十足:“少要再逞兇作怪了,道尊已走……你還不快去追!”

“咕”地一聲。佛祖笑了。佛祖展顏。鬼主、星君都一起跟著歡笑起來。

可是佛祖面上的慈悲笑容才剛剛散開。眼中陡然顯現驚駭,手印一轉就此消失不見!祭起歸巢密法,佛祖急返西天去!

一彈指間。佛祖消失不見;

第二彈指,靈山奉召離去;

第三彈指,戰場中所有西天高人、佛家仙神領受佛祖法諭,祭起歸巢心咒,急急返復西天去。

不到一個呼吸,佛們走了個幹凈,此刻兩位鬼主、四位星君臉上的笑容還沒來得及散去。

“你別走,你別走,來與你家赤目真人大戰三百回合!”

“拈花神君在此豈容你撒野,小和尚休逃!”

赤目、拈花不知佛門為何退兵,但就算什麽都不知道也不耽誤他們對著佛祖離去的方向跳腳邀戰,神氣十足。

……

元羅山,東天道宗七十二福地之一。

三萬三千裏山連綿起伏,山中青青道家靈氣氤氳縹緲,山間座座精巧道閣林立。

每座道閣中都有道家弟子端坐,閣大小不同,弟子人數或多或少,但無一例外,所有道家弟子都以七星陣位凝身穩坐,背後的長劍早已解下,橫置於雙膝膝頭。

一座福地,七千七百二十一位弟子,除了一人外,余者皆閉目、一動不動。

唯一睜著眼睛的道人在山巔長亭,元羅山掌界真人、乙末仙。

乙末道長與另外六位持界真仙也結七星法位而坐,也將長劍橫置膝頭,與界內弟子的不同之處僅在於他們面前放了一只銀盆。

盆中有水,水中有龍。紫金色、比著泥鰍還小的龍。

小小的龍,張牙舞爪著,在盆中遊來遊去,偶爾會張口吼叫一聲。

龍小,所以叫聲也不大,但它每開口吼喝一聲,天空中必有一道血色驚雷呼應。

乙末真人睜著眼睛,他在看著銀盆中的龍。整座元羅山,就只有他和六位師弟知道,盆中的龍還有一道煙霞影,影子不在銀盆中、甚至不在東方,它的影子與龍雀刀在一起……

玉瓊彭山島,洞天道宗三十六洞天之一。

七十一萬裏島嶼遼闊,九萬三千道家弟子於此修持,於此逍遙,於此淡看風雲笑談乾坤,但此刻無人笑,皆坐位七星,閉目凝神、屏息以待。

掌界真人為女冠,看上去十四五歲的少女,秀美女冠潦潦仙。

潦潦與六位師兄共守法位,秀目睜著,她的目光認真並專注,注視著身前的銀盆,盆中有水,水中有龍……

大音閣,東天道本壇五大閣之一。

閣為化境,幅員只三百裏方圓,但、天高三十紮、地厚三十紮。

大音閣內一百四十八位仙家常駐。端坐七星依舊,膝頭橫劍依舊,一枚銀盆盛水遊龍依舊。不過大音閣的掌座真人不在,首列七星陣是閣內七位護劍真人圍坐的。

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本壇五大閣……整座東天道。

東方安靜肅穆,氣象莊嚴且凝重,所有道家弟子都在等。

這仙天從未太平過,可東方道家已經沉寂太久了,他們是仙庭中的隱者,不惹紛爭不做傾軋,千秋萬載地安寧、只求守護心中那一道逍遙靈光。

但逍遙不再時,隱者入世。

……

西天深處,靈山挪去後的深窟中,道家尊主周身禪光繚繞。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道佛兩宗雖有共同之處。核心本義卻是天壤之別,修道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把自己修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