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8章 大乘之道(一)

大乘不易,就算修行到大乘之後,也不能大意,虛界依然有許多存在足以對抗大乘。哪怕是大乘修士,也需要步步小心,這就是孫豪沒有真正修行大乘之前的感悟。

那麽,大乘期的修行,具體應該是什麽道路呢?結合兩大副魂還有大鵬金翅鳥的記憶,孫豪逐漸沉入領悟之中。

大乘期,虛界最後一個修行時期,跟前面的修行時期相比,大乘期有了巨大的不同。

認真感悟大乘期修行的總論,孫豪豁然明白了祖巫給自己的說明,為何修士到了大乘期可以擔任不同種族的鎮族大能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不論任何種族的修士,到了大乘期之後,修行之法都萬流歸宗,都成了一個方向,如若再加上大乘期可以幻化很多形態的能力,修士真要分辨種族意義已經不大。

當然,任何一個大乘期的修士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傳承和真正的母族絕對不會忘記,只不過是可以統領其他更多的種族了而已。

大乘期,萬流歸宗。

修行之術,也跟前面八大境界完全不同,大乘期的修行,高度概括,就是兩個字:“悟道。”

還是那句話“得道成仙”,虛界修士要想成就仙人,飛升而去,前提是必須得道。

何為道?

道,表示“終極真理”、本原、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等等,道生萬物,道於萬事萬物中,以百態存於自然。道有非恒道,恒道,可想象,不可想象,可感知,不可感知,有屬性,無屬性等等……之分。

道,這個字包含無數法則,現已知的是道,未知的也是道,而不是一個組織,一個家族。

所為悟道,就是超脫,不停地升華,尋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

大道是天地宇宙之間的核心主載,是世界的真理。這大道之本體是仁愛的、友善的、和平的、是自然和諧的。能夠體現大道本體的是人與人,人與生命之間的相互敬重、敬畏和寬容。

初次接觸到道的理念,孫豪的心中是十分震撼的。

修行到如今,孫豪也逐漸明白,修士修行,越是到高階狀態,知道的越多,感覺自己未知的也就越多。

道的出現,超越了孫豪所認知的普通法則的理念。

或者是說,道包含了法則,是法則出現的根本,是真正的核心所在。

這樣高深的修煉理論,孫豪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領悟,自己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消化得了。

而實際上,孫豪認真感悟兩位副魂和大鵬金翅鳥的記憶,豁然發現,這三位絕世大能對道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地在修行而已。

也是,如若真正地理解了大道,得道了的話,那麽他們三個也就不會那麽輕易倒在了修行的道路之上。

到了大乘期,修行之術,變得有些虛無縹緲,孫豪的第一感覺,就是目標變得有些迷糊起來。

前面的每一個時期,孫豪都有著明確的修行方向,比如說分神期的裂魂,壯大自己的三魂七魄;比如說渡劫期的渡劫,再比如說合體期的九合一體。

這些修行的方向和目的都十分明確,孫豪一步步走來,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而有效。

但是到了大乘期,問題來了。

道路依然是有,目標依然是有,可是這個道路虛無縹緲,目標更是晦澀難懂。

一時半會,孫豪還真的感知不到明確的修行方向。

而且,從三個人的記憶之中,孫豪還發現一個自己無語的事實,那就是種族不同,傳承不同,對道的看法也有些差別,不說其他,就是大道的分類,自己記憶之中,三個修士就有三個不同的體系和看法。

大道三千,這是一致的認知。

不過所謂三千大道,其實也只是一個虛招,三千的意思,是多,表示大道很多,具體有多少,誰也說不清。

也就是說,大道很可能對不同的種族或者不同的境界是不同的存在。

除了大道三千這個看法是一致的以外,接下來的分析和認知就有了巨大的差異。

道天機的記憶認知之中,大道三千,分兩類,一類是無屬性、無差別、無制限的道,稱為不可說的“道”,這種道,只可直觀體顯與體悟;一類是有屬性、有差別、有制限的道,稱為可說的“道”。

無屬性的道,比較出名的,有命運之道,輪回之道,因果之道等等。

有屬性的道,則比較直觀,五行之道,陰陽之道,雷電之道等等,看得到,摸得著的道。

道天機記憶是十分完整的,所以,在他的記憶之中,三千大道有著一些比較鮮明的對比,強弱好壞,有著比較直觀的排序。

道天機的傳承,將三千大道分成了不同的档次,排序前十的大道為一擋,排序前百的大道為第二档,其他則為第三档,在道天機的認知之中,排序前十的大道威力無窮,影響力巨大,修士一旦修成領悟,每一個都驚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