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肖鵬出關、屬性歪了的紂王、封神大劫臨近

軒轅回歸聖賢宮,為表彰神農與軒轅為人族做下的貢獻,紅雲將自己未成聖前的居所火雲宮賜予了二人作為道場。

卻說顓頊接任人王之位後,自號高陽氏,他鼓勵百姓大力種植五谷,畜養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利,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凈身心以祭祀鬼神。

同時他還對洪荒宗教進行了一次改革,曾被軒轅征服的眾多小部落,普遍祭拜各種各樣的小鬼小神。

顓頊強令他們順從華夏部落的教化,只祭祀聖母女媧、儒教二聖與其門下,奉伏羲為天皇、神農為地皇、軒轅為人皇,各人族先賢與幫助過人族的修真中人亦可供奉。

取締了對各類鬼神的祭祀,這一改革促進了各部族之間的融合,同時也將其他教派的氣運掠奪了過來。

至此,人教氣運幾乎降至冰點,闡教除了出山相助軒轅的廣成子與雲中子得了些許功德,氣運卻絲毫未漲。

而儒教氣運卻是再一次大漲,這讓元始與老子無奈萬分的同時,也齊齊恨上了鯤鵬紅雲,但他們對儒教更加忌憚。

不過廣成子與雲中子因幫助軒轅獲得功德,修為大漲的情況,也提醒了洪荒中眾修真中人,原來幫助人族,獲取功德也是一條迅速提升修為的捷徑,且是毫無不良後果的捷徑。

於是乎,許多修真之士紛紛出山輔佐人王,各自為人族發展出力,這些修真之士各有所屬,互相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如此洪荒之中便漸漸有了派別之分。

不過其中最為勢大的,依然是截教中人,甚至洪荒人王身邊,一度是儒教執文,截教掌武,闡教幾乎插不進去。

同立朝堂,多年共事下來,儒教門下與截教門下慢慢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也對日後封神大劫的局勢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

鬥轉星移,歲月如梭,時間依然一步不停的向前流動,只不過洪荒的許多事,都因為肖鵬這個外來者的隨手攪動,而變得面目全非,雖天地大勢變化不大,但細節處卻改變了許多。

不周山未倒,九天渾水沒有倒灌洪荒,女媧也沒有補天,洪荒之中自然也就沒有遭受什麽水患,那大禹雖然最後依然坐上了人王之位,成為五帝之一,卻少了讓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治水之事。

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後,夏啟如約建立了大夏,其後經歷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孔甲、臯、發、桀等一共十六位君王。

原本人族君王皆為儒教門下,受儒家思想教化,個個賢明仁德,然天地運轉,王朝更替,乃是天道所定,所謂天意不可違。

故而到得王朝氣數將盡之時,總會有那不尊聖人,不服教化的他族之人應天命坐上君王之位,這些人多為巫妖二族余孽,對於這些人,鯤鵬紅雲自不會去管他們死活。

比如那大夏最後一位君王,便為巫族之人,夏桀為王時,殘暴不仁,民不聊生,後夏之諸侯商湯率領百姓起義,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在經歷成湯、外丙、仲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戌、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縻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共三十任君王後,帝乙傳位於自己第三子壽辛(紂王),命前兩子微子啟與微子衍二人輔國。

也是在這裏,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這亦是當年鴻鈞看了重組後的天書,感嘆洪荒新命數比原來的舊命數要好的原因所在。

這紂王與後世歷史上的紂王完全不同,他同樣是儒教門人,且是儒教鴻儒,三皇之一人皇軒轅的親傳弟子,因為軒轅覺得紂王與他很像。

軒轅力大無窮,五歲便能獵熊,紂王同樣擁有托梁換柱之天生神力,其次他與軒轅一樣,重武卻同樣不輕文,相反,他精研儒家經典,是天下有名的大賢。

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口號,他廢除奴隸制,確立了三綱五常等級理論。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社會結構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

紂王的這一作為,讓人類社會文明徹底從奴隸制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

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體現了整個封建統治的各種關系,成為封建立法的指導思想,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控制、禁錮人們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亂”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