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孫劉之交,不可離也、馬超復仇戰曹操(第2/2頁)

韓遂便將曹操如何遣賈詡來到,以財帛爵位相誘,他因勢力難抗,只好暫時從命之事一一告知。

此前他已令部將程銀、楊秋分屯朝那、高平、涇渭、蕭關一帶,賢侄大軍一至,兵不血刃,便可直取長安,馬超聞言,頓首拜謝,韓遂仍領兵入城。

馬超住過一宵,仍留韓遂在金城接應,自引人馬向高平出發,所到之處,毫無阻攔,沿途雖有韋康楊阜,卻不敢阻攔,不過半月有余,直抵長安西門下寨。

那長安太守,乃是鐘繇,一生一世只會白紙寫黑字,哪裏知道打仗是怎麽一回事,一面吩咐緊守城池,一面派人去許都告急,還恐遠水不救近火,想起自己兒子鐘會現在曹洪軍中,急遣心腹家人,向曹洪處求救,各分頭去了。

馬超知道長安城險峻難破,若是相持日久,救兵一到,內外受敵,喚過數十名軍士,暗藏兵器,扮作鄉民,自己且不圍城,卻令部將領兵分頭攻打長安附近州縣。

那些鄉民,自然扶老攜幼,向長安城中躲避,那位鐘太守,不知道城是亂開不得的,難民是亂收容不得的,在城上看見逃難的人民,兒啼女哭,忍不住心腸,叫開城把他們放了進來。

那真正難民,自然感恩戴德,那些假難民,也就得其所哉。

到了三更時分,東門火起,鐘繇急忙吩咐人前去救護,那馬超卻從西門裏應外合,殺了進來,火光叢裏,西涼兵人如虎豹,馬似蛟龍,守城兵四散奔逃,鐘繇只得脫下衣冠,帶著親隨,逃向潼關方面去了。

馬超得了長安,安民已畢,叫程銀、楊秋領兵一萬,前去追趕鐘繇,奪取潼關,叫妹子馬雲祿領兵一萬,把守長安,自己領兵二萬,南取扶風接應馬岱。

馬超部下三萬余人,從蕭關東下,楊阜諸人,原被程楊監視,一籌莫展,只好迎跪馬前,馬超報仇心急,只求殺得曹操即為滿意,投降之人概復原職。

太守迎降,那一些令丞簿尉,亭長遊徼,一發不消說,都變了磕頭蟲,所以一路行來,並無攔阻,兼之馬岱又從南路會攻,聲勢越發浩大。

鐘繇略講些人道主義,便送掉了一個長安,曹洪連戰皆敗,退入漢中,你想那華州渭南各縣,還有抵抗的能力麽?

所以程銀楊秋一氣追趕鐘繇,簡直是逢縣奪縣,遇關克關,追到潼關,拿了鐘繇,仿佛李存孝追趕黃巢一般,不過李存孝是打外面殺來,西涼兵是打裏頭殺出,那難易之分,也就顯然易見了。

……

且說曹操在許都連三接二的得了長安敗報,知道馬超驍勇,西涼兵敢戰,非親身出馬不行。

仍令次子曹丕留守,司馬懿監丞相府事,自己帶領許褚、徐晃、曹休、曹真、夏侯霸、夏侯惇、夏侯惠、王雙、韓德、臧霸、侯成一般戰將,荀攸、程昱、賈詡、華歆一般謀士,還帶著兩個愛子曹彰、曹倉舒。

那曹倉舒年才弱冠,生得粉妝玉琢,聰明伶俐,平素不肯讀書,專一跟著他五哥曹彰,使槍弄棒,也很曉得幾手八卦拳、萬勝刀、六合棍、回馬槍等。

又選出精兵七萬余人,令徐晃作先鋒,帶了八千人馬,火速前往靈寶,把守函谷關,候第二路兵到,再出函谷,向潼關進發。

徐晃領命去了,又令王雙韓德,領兵五千為第二路,接應徐晃,二將亦領命去了。

再令夏侯霸夏侯和,領兵五千在潼關對岸風陵渡紮營,征集船筏,虛作渡河形勢,卻暗從風陵渡上遊十裏,乘夜用牛皮船載送軍士過河,以插潼關之背。

又令侯成帶領從人,星夜由商於上洛,間入漢中,教曹洪張郃諸將,由褒斜棧道,暗襲長安。

遣細作由榆林越過蕭關,教楊阜韋康諸將,尋機截擊馬超後路,原來楊阜諸人,雖然降了馬超,卻畏懼曹操勢大,暗暗遣人潛行入許,報告一切,他們這種目送飛鴻,手揮五弦的手段,現在全國流行,比天花時症更加厲害。

曹操分撥已定,帶領大隊人馬,即日出發,由許都到潼關,不過十余日路程,曹操因軍事緊急,倍道兼行,八九日間便到。

那時馬超剛得了潼關,因軍士自涼州出發,未曾休息,打算駐紮一二天,去取函谷,誰知曹操大軍也到了。

馬超聽得曹操兵到,留程銀楊秋守住潼關,自己帶領馬岱龐德部下三萬余人,出了潼關二十余裏,安下營寨,隨即便與曹軍交兵。

曹軍遠來疲乏,西涼兵據險以待,這一通好殺,直殺得山河變色,血流成河,曹操愛子曹倉舒,愛將臧霸皆死在馬超手中,許褚徐晃雙馬齊出,方才敵住馬超。

而馬超麾下則是折了大將龐德,雙方各有勝負,曹營折了偏裨將校二十余員,許褚徐晃曹休各人,均帶重傷,雙方可謂舊恨未了,又添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