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虞兮虞兮奈若何、走馬薦諸葛、狗頭有問題(第2/2頁)

這劉備的淚腺實在發達,眼淚說來就來,若是放在現如今,那絕對是影帝級的人物,便是許多影帝都做不到他這種,說哭就哭,絲毫無須醞釀的本事。

哭了許久,心中悲意稍稍抒發,徐庶這才對狗頭問道:“你來的時候,老夫人進膳情況如何?”

狗頭眉頭緊皺,狀似為老夫人憂心不已,“小人出發時,老夫人因對軍師思念成疾,日止一粥。”

徐庶聞言,心下悲痛之意更甚,起身走到劉備身前,深深一禮,黯然道:“單福不才,本欲輔佐使君共圖大業,今老母被曹賊所囚,方寸已亂,不能再輔佐使君矣。”

“敬啟使君,某本潁川徐庶,字元直,因殺人出走,變姓名為單福,蒙使君不棄,得以跟隨左右,使君大仁大義,定不忍庶母因庶故,囚死許昌。”

“非庶不欲效犬馬之勞,以報使君,奈何慈母被囚,不得盡力,今當告歸,容圖後會。”

劉備面露慘然之色,痛哭道:“子母乃天性之親,百善孝為先,元直無須以備為念,況且此事本就是備一時疏忽,未能奉迎老夫人,致其高年而入許都,軍師又無兄弟,備何敢以一己之私,妨軍師人倫天性之孝?”

徐庶聽完劉備的話,甚感其光明懇至,仁義無雙,不覺流涕下拜,劉備伏地相還不叠,隨後命左右治酒,與軍師餞行。

卻說關羽張飛趙雲三人巡視城防歸來,見自家主公與軍師皆悶悶不樂的飲酒,心下大奇。

年前曹操大將曹仁李典引軍來犯,布下八門金鎖陣,三人帶兵按徐庶所授之法破陣,果然一舉奏功,是以知曉軍師有大才,向來敬佩,此時見此情形,心下頓生不妙之感。

關羽詫異地問道:“大哥,軍師,你們這是……”

劉備面露慘然的對三人招招手,道:“雲長、翼德、子龍,你們且先入席,聽我告知所以。”

關張趙三人聽了劉備所說的來龍去脈後,同樣心下淒然,面露不舍之意,徐庶對三將也向來服氣。

除張飛稍嫌莽撞沖動外,關羽趙雲謀略雖不足以為一軍之師,卻也十分不弱,加上一身不俗的武藝,作為鎮守一方的統兵大將卻是綽綽有余,是以幾人一向投契,此時聞聽變故,相對更顯悲愴。

次日,劉備與徐庶並馬出城,行至長亭,下馬相辭,劉備與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簡雍及全城僚屬人等一送再送,猶自依依不舍,徐庶拭淚阻之,並向劉備言明,此生必不為曹操出一謀,設一計。

劉備見不能再送,一時悲從中來,不覺放聲大哭,一行人無不落淚,惟有前來送信的狗頭,獨呈喜色,卻被趙雲看入眼內,忍住未言,徑同劉備等與徐庶灑淚而別。

誰知徐庶出發片刻之後,又拍馬而回,劉備大喜,還以為徐庶不走了,結果自然是空歡喜一場。

徐庶奔回,在劉備身前勒馬而住,道:“某因心亂如麻,卻忘了一件要事相告,此間有一奇士,住在襄陽城外二十裏隆中,使君何不前往求之?”

劉備聞言略顯失望,黯然問道:“此人才能與先生相比何如?”

徐庶微微一笑,道:“某與之相比,猶如駑馬比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某觀之,管、樂亦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便稱之為天下第一人也不為過。”

劉備聞言大喜,原本以為徐庶回來舉薦人才,只是為了彌補他離開,而導致的自己麾下謀士不足的空缺,但在他看來,徐庶已經是天下難得的謀士,能比他強的又有幾個呢?

卻沒想到他竟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一個能讓徐庶甘願自比駑馬的奇士,那他的才能得有多高,當下喜道:“卻不知此人姓甚名誰?”

徐庶侃侃而談,“此人乃瑯琊陽都人,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大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

“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諸葛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定居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隆中。”

“其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此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可親往求之,若此人肯出山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劉備恍然,更添喜意,道:“昔日水鏡先生曾為備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元直所雲莫非即伏龍、鳳雛乎?”

徐庶微微搖了搖頭,道:“鳳雛乃襄陽龐統龐士元也,而伏龍正是諸葛孔明。”

劉備興奮的對著徐庶抱拳一禮,感激道:“若非元直相告,備便要與如此大賢擦肩而過了,他日若能乘風而起,皆元直之功也。”

徐庶薦了孔明,再別劉備,策馬而去,劉備聽了徐庶一席話,方悟水鏡先生之言,似醉方醒,如夢初覺,立刻引眾將回至新野,便要準備厚禮,同關羽張飛前去襄陽請孔明,卻將新野城交付給趙雲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