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回 靈境鎖煙鬟 絕世仙娃參佛女 厲聲騰魅影 窮兇鬼祖遇神鳩(第5/12頁)

二女巡行了一遍,除卻黑鐵一般的冰峰冰柱,毫無所遇。罡風寒氣酷虐異常,雖然修道多年,時候久了也覺難耐。失望之余,還沒商量飛回,謝琳道:“我怎麽只一想退回去,心便吃驚?一想前行,便自寧貼?這樣絕頂,本來不會有人。山那邊又被半山雲霧遮住,何不下去看看?那邊背風向陽,天氣好些,也許雲霧之下有人居住。如找不到,索性繞山而回,免得迎風上下費力。”謝瓔點了點頭,又同往山後降落。剛把上層雲霧穿過,便覺出下面冰雪漸稀,山勢傾斜得多。俯視居然見到土地和一些耐寒的矮樹短草,料有希望,好生高興。本定照直飛下,不知怎的,到了山頭,無故偏向東南方角上飛去。前半仍有冰雪,山勢也極險峻,百裏以外方見林木。二女一口氣飛出三百裏,又有一山前橫。謝瓔方道:“我們人沒遇見一個,就這樣亂飛一氣,有什麽意思?”謝琳忽然驚喜道:“姊姊你聞見香麽?”說時,謝瓔也聞到一股旃檀香味。姊姊二人一樣心急,不顧再說,搶著往前飛。

前面這山本已林木森秀,及至飛越過去,忽然眼前一亮,大出意外。原來山的對面還有一座較小的山巒,四外高山環繞如城,此山獨居其中,宛如宗主。那景物的靈奇清秀,直是從來未見。主山四外,平原如繡,芳草連綿,處處疏林。不是綠陰如幄,便是繁花滿樹,嫣紅萬紫,儷白妃黃,多不知名。天氣更是清淑溫和,宛如仙都暮春光景。並有雲峰撐空,平地突起,石筍叢生,苔痕濃淡,蒼潤欲流。再往前去,便是一片水塘,碧水溶溶,清可見底。塘側多是千百年以上的松杉古木,下面綠草成茵,景絕清曠。還有一樁奇事:舉凡虎、豹、熊、署、羊、鹿、猴、狼、兔以及各種禽鳥蟲蛇之類,隨處都是,遊行往來,見人不驚,也不互相侵害。照例平時形如世仇,見必惡鬥,或是弱肉強食,見必吞噬的,到此都化去了惡性,只有親呢,全無機心,各適其適,意態悠然。林枝樹抄,只見佛禽浴日,靈蛇吐焰,翠鳥嬌鳴,如囀笙簧。見了人來,有那大一點的怪鳥,以及雕、鶴、孔雀之類,偶還偏著個頭,做然看上一眼,多半直如未見。二女覺著這裏景物自然美妙,已是難得,似這樣羊虎狼鹿、蛇鳥鷹燕等本性相克的生物,竟會棲息一地,互可押習,各不相驚,更是極其稀罕。明明群動之境,耳目所及,偏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靜中之趣。自然心移神化,相對無言,把平日好尋生物戲弄的童心全收拾起。遂將遁光停落,一路觀賞美景。由水塘側繞過,見生物鳥獸更多,到處琪花瑤草,嘉木繁陰,泉石之勝,更是目不暇接。卻沒見到一個人影。行約五裏,方到對山腳下。

初降落時,因見對面山上白雲如帶,霧約煙籠,只顧觀看那些珍禽奇獸,不曾留意。這時走到山腳,才看出山勢險峻,四外都是樹色山光,花香鳥語,山卻宛如天柱矗立。盡管玲瓏剔透,通體空靈,石色蒼古,有似翠玉,卻不見一草一木。全山僅下半近中腰有一塊突出的平石,此外都是嵯峨峭立,無可著足。那平石廣僅畝許。由下望上,只聽泉瀑之聲,洋洋盈耳,宛如鳴玉。方欲飛身上去觀看,猛瞥見一片祥雲由頂上飛起,直朝來路高山之上飛去,其疾如電,晃眼無蹤。料知有異,忙飛到石上一看,緊靠崖壁,還搭有一座極寬敞的茅棚。左右一邊一道飛瀑,如白龍夭矯,貼壁斜飛,到了平石附近,順著山勢,繞山而流,徑往後山轉去。適見白雲橫亙,便是此處,所以不曾看出。如此靈境,斷定棚內必有高僧駐錫,不顧再看景物,忙往棚中走進。還未進門,便看出棚內空空,只當中蒲團上端坐著一個未落發的妙年女尼。身側地上插著一根樹丫杈,上懸一磐。面前有一小木樁,放著一個木魚、一個香爐和幾本經卷。此外更無長物。除幾根木架外,無甚遮攔。當中正門卻橫著一根木頭,離地約有三尺。說是門限,又覺大高,防人進去,上下又是空的。不知要它何用。

二女自上來後,心更跳得厲害。再定睛一看,見那女尼生相竟和自己相似,正在閉目入定,神儀內瑩,寶相外宣。氣象體態雖然莊嚴已極,那美如天人的面上,卻流露出無限慈愛的容光,由不得又敬又愛。始而為她威儀容止所懾,肅然起敬。後來越看越像素識,直似本來極熟的親人多年未見,猛地重逢。無形之中真情流露,自然感動,難於遏制,直恨不能當時撲向懷抱中去,才對心思。心雖如此,畢竟前因渺茫,事由初會,又見對方入定,未便驚擾。先在橫木之外立望了一會,由敬生愛,由愛加敬。暗忖:“適遇神僧,既示仙機,此山景物如此靈異,心情又如此感動,必非常人。義父又常說,近年將有遇合,成就遠大,不是玄門中人。再者自己素來眼高心大,看人不上,怎見了此尼,又沒見她有甚道法,會如此使人敬愛尊仰?好生不解。莫不便應在這位神尼身上?”想到這裏,不約而同,雙雙跪倒在門外,口稱:“弟子等巧涉靈山,許是注定福緣,望乞大師指點迷途,加以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