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回 金鏡神光 同心求百寶 蹄涔滄海 無意失雙鶼(第5/8頁)

英瓊著急道:“難道我們事已辦完,還被困在這裏麽?我們用紫郢、青索二劍合壁斬關而出吧。”輕雲道:“還要你說?沒聽伯父來時吩咐,不許擅毀洞中景物麽?這出入門戶重地,更比別處不同,怎能輕易毀得?伯父在外,少待一會,必有感應,開放此門,接引我們出去,何必忙在這一時呢?”英瓊無奈,只得作罷。易靜沉吟了一會,忽然看出玄機,忙請英、雲二人將鼎中所得諸般寶物取將出來詳觀。輕雲問故,易靜道:“我雖識得這裏禁法來歷,只是道行淺薄。初入門時,所遇埋伏還能僥幸將它破去。後來那些沒有發動,多半是得了前人的便宜,否則成功決無如此之易。如今我細看這裏千層青光,俱現蓮花之形,有些異樣,說不定此時已被那兩個被困男女遁出時,用異寶毀去。不過全洞禁法,均具生克妙用,層層相因。尤其是這門戶重地,必然另有呼應。此門一毀,遇伏便即發動,李伯父在外,不會不知。既然如此厲害,那兩人難免不葬身在內。以我三人之力,未必沖得過去。適才屏上蓮池,涓滴之水即可化為滄海,我們救那兩人出險,全仗無心中得來的那柄寶鑰。聖姑數百年間所煉法寶,全在鼎內,也許有合用的法寶,助我三人沖出呢。只是瓊妹還可,你手持寶鏡須要放仔細些。”

英瓊聞言,心中又是一動,想起鼎中蓮萼玉鑰要大得多,那把小鑰能閉神池之水,大鑰必然更有妙用。念頭只轉了轉,忙著取寶查看,仍未想到返身入內,重取鼎中寶鑰,再行搜查。當下便和易靜把法寶囊打開,各取出所獲寶物,正在查看。輕雲剛一伸手去取寶囊,天遁鏡偏得一偏,前面青光忽如溜雲卷到。輕雲大驚,連忙定神,端正寶鏡,才行抵住。前面青光力量,兀自覺得大了許多,哪裏還敢絲毫疏忽。易靜忙趕上前說道:“這裏禁法真個厲害非常,沒沾惹它時,還是在原處,一經行法用寶和它接觸,立成不兩立之勢。我一退,它必進,不被卷去不止。幸而這面寶鏡是件希有奇珍,如換別的法寶,就這一下便支持不住了。”說罷,早代輕雲解下身畔寶囊,由輕雲用天遁鏡抵往前面青光,自己與英瓊退後十余丈,先用劍光護身,以備萬一。然後取出那些寶物,逐件審視。

易靜、輕雲二人囊中所藏,適才俱經二人看過一遍,並無類似寶鑰一樣的法寶,件件精光射眼,有些連名稱都不知道,休說它的用處。只英瓊取寶時,忙著蓋那寶鼎,易、周二人未及細看。此刻易靜等取出來一看,還未尋到合用之物,首先入眼的,已有兩件聞名未見的仙家至寶,希世奇珍。方暗忖英瓊仙緣,真個不淺,正在欲羨,猛一眼看到英瓊手上拿著一塊並無光華,長只七寸三分,類似一塊醒木的東西,上面古銹斑斕,四邊隱有蓮花篆文。要過來細辨那篆文,乃是“百寶珍訣”四字。心中大喜道:“如我所料不差,我們所得寶物,名稱用法,俱在這小小寶物裏面了。僥幸我還略知開法,且來試它一試。”說罷,雙手合掌,按緊那匣的底面,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將上去,再將雙手一搓。那匣是一抽蓋,便隨手徐徐移動,剛剛露出一點縫隙,便從匣內射出一片金光。易靜更不怠慢,聚精會神,運用神力,喝一聲:“疾!”鏘的一聲,朵朵五色蓮花,從匣中飛出,一晃即逝。匣蓋立時揭開,匣中現出薄薄一本小書,玉絹朱文,薄如蟬翼,約有三十余頁。書面四個篆文,與匣上相同。書底下夾著兩道靈符和三把玉鑰,長才寸許。翻開那書第一頁,便看出內中一道靈符,可以通過全洞,無論在洞中遇何險難,只須將此符用本身真火焚化,自有妙用。另一道卻是收符,也只須同樣施為。三人俱都喜出望外,因為忙著出去,也未細看後頁。匆匆將各樣寶物藏起,所余的一道靈符帶上,異書仍由英瓊收好,一同走向前面。

易靜先囑咐輕雲:“等靈符焚化,便即收了寶鏡,看是如何,相機行事。”說罷,施展禁法,將靈符往前一擲,那符便懸在空中。然後運用玄功,一口真氣噴將出去。輕雲忙收寶鏡,火光一閃,靈符不見,化成一朵金蓮,上托一幢三丈多高,丈許方圓的金光,似要往前面青光層裏飛去。易靜忙喊:“快隨我來!”用手一拉英、雲二人,一同往金光中縱去。三人便被那朵金蓮托住,朝前緩緩飛行。所過之處,前面青光似波分雲散一般,紛紛消散。不一會,已沖出光層。到了門外一看,李寧坐在門側,正在盤膝入定。三人連忙離開金光籠罩之下。易靜見金蓮光幢仍是冉冉往前遊動,並未消歇。知道力量絕大,如不收去,頭層洞門一切禁物,必被摧毀。便將那另一道靈符取出,仍用前法,往光幢中擲去。才一脫手,便聽霹靂般一聲大震,數十丈紅光飛向金光幢裏,兩下裏只一混合,化成一片彩霞,恍如狂濤怒湧,直朝三人迎面飛回,其勢迅疾異常。三人猝不及防,一見大驚,想要縱身避開,已來不及。就在這危機一發之際,忽從身側又飛來一片祥光,將三人裹住,耳聽萬馬奔騰之聲,從頭上和身左右卷將過去,瞬息間沒了聲息。祥光斂處,李寧已站在面前,三人才知那祥光是李寧所發。驚魂乍定,僥幸俱未受傷。回顧那二層洞門,業已關閉如初,毫無動靜。各自上前拜見,互說取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