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新立(上)(第2/2頁)

裴子雲自是明白,天子守孝二十七日,朝廷正式進入治喪程序,反不能多事,沉思片刻,就說:“陛下命人取地圖,我現在就可為陛下分說。”

裴子雲說著,啟泰皇帝聽著,就是命令道:“來人,取地圖來。”

立刻就有侍衛將地圖鋪出,裴子雲伸手在地圖上一劃:“皇上,您萬幾宸函,臣不敢虛言,就直說了。”

“首要在於戰略,現在璐王得了三州,影響已遍及小半個天下,實是可憂。”

啟泰皇帝目光看去,點了點首。

“要對付璐王,臣的辦法,第一步還是鐵幕,就是首先是圍困住,各個都到位,再尋機擊破。”

“你這話雖簡單,但卻是正理正道,洞察之見。”啟泰皇帝點首:“不過具體,還請卿一一說來。”

皇帝和裴子雲相處這樣多時間,自然明白,越是高手,越把事情說的簡簡單單,要是讓人聽不懂,就是半調子的水平。

“先帝命我節制六州,其實以我的身份來說,權太重。”裴子雲坦然說著。

“我是道人,就算有先帝遺命,我也不可能掌握六州兵馬的調遣,或者說掌握了也會使許多朝臣離心,對皇上不利——皇上要辦的第一件大事,不能和群臣背著幹。”

這一番建議說的入情入理,為啟泰皇帝著想,更為社稷著想。

啟泰皇帝原還有著警惕,聽著心一動,說:“哦,你可有什麽建議?”

裴子雲聽著,微微一笑:“皇上只要召集重臣提一提,必有許多人反對說,大權不可一人掌握,更不可由道人掌握。”

“這時只要有人提議,說是先帝遺命,不可直接反對,但是可分權。”

“其實就是劃分幾路,以文官為欽差,不許野戰而依城自守,建成鐵幕,和圍剿濟北侯時一樣,不過唯一不同,就是我並不獨掌大權,以安天下臣子之心。”

“呼!”啟泰皇帝聽著屏氣,接著就嘆:“此言甚善,不過,我卻有一點擔憂,當初忠勤伯也使了此計,卻被大破,卿又如何破之。”

裴子雲聽著點首:“陛下,忠勤伯這是根本沒有真正辦到鐵幕,結果露出了破綻,被引著入了節奏,焦急求戰,所以被破。”

“因此,這次鐵幕,絕非是六州的事。”

“要迅速解決璐王,就得一下子斷了他的氣,所以必須動員半個天下。”

“半個天下?”啟泰皇帝喃喃。

就見著裴子雲指著:“陛下必須明旨各州總督,按照平濟北侯時的政策,前線充實防線,集兵防守,並且布下第二道防線,以防一旦突破,驚慌失措。”

“這是州內調集,並不會很耗費糧草或人力。”

“但惟恐相互扯皮,留出了縫隙而給璐軍突破,故以文官為欽差,範疇是二三個州,進行協調。”

“除此,皇上可下恩旨,將宿將加恩復官,以收人心,從中再挑選可用之將,調到各路,以欽差為主將,宿將為參贊,漸漸組成各路反攻之軍。”

“而臣,只要名義上主帥,實際控制七八萬就可,與璐王主力對峙。”

“至於封鎖戰線,串連人心,使敵區內棄暗投明,這都是平濟北候時的故技,可一並使用。”

“特別是宣告陛下登基,璐王已剝了王爵,乃是叛賊,就有正人心之效。”

啟泰皇帝看去,立刻明白了裴子雲的用意:“這是在璐王各個側面,都形成防線,並且集中軍隊,使璐王腹背受敵,不能動彈?”

“是,文官欽差人選,貴在保守,越保守越好,那些激進求功者,反不能用,而宿將,新得皇上恩旨,加恩復官,必是激進求戰。”

“故宿將不能當主將,卻可當參贊,以及偏將。”

“單是防守可不行,我們防守的目的,還是七守三攻,這三攻正好是給急於建功的宿將去擔任。”

“陛下可給他們或三千,或五千人,許其一定程度的便宜攻略。”

啟泰皇帝有著平定濟北侯的經驗,仔細想了想,突是一嘆,這小小的幾步,一下子把整個戰局、文武之間的平衡、以及對宿將的使用都調和在一起,簡直是妙到了顛峰。

別的不細說,單說這宿將,領三五千,就大有深意。

用人、制人、連文武矛盾都融成一爐,還絲毫沒有煙火氣,啟泰皇帝換成了皇帝的角度思考,也不由一凜,有些明白太祖的擔憂,只聽著裴子雲說著:“至於細節,非此時能概括,到了戰場才能因地制宜。”

啟泰皇帝聽了,點首,說:“卿所言甚合朕意,你回去安心修養幾日,幾日就有旨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