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野哭幾家聞戰伐 天涯霜雪霽寒宵(第3/3頁)

有很多修為境界是不能用文字直傳,但並不意味著經卷無用,否則佛陀也不會留下那麽多經文,經訣中描述的境界只有修為到了一定地步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這在修行中叫作“證”,未證果而空談不是真修行,對於已入門者,有了這一派的修為根基,當師長不在也未受心印時,經卷是印證修行次第最好的指引。

易水在龍隱島上待了三個月,盡傳法訣後離開,而櫻寧遭此變故心境沉靜了不少,又在龍隱島上清修了一年,這一段時間她的修為精進神速,人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究竟什麽地方變了,卻很難形容出來。

易水讓櫻寧答應莫再尋仇,自己離開龍隱島之後卻去了昆侖仙境妙法群山,哪怕身為仙人,他也畢竟動念了,不解此事不欲回頭,如果他留下傳承於櫻寧就回仙界,恐怕也沒有後來的遭遇。

易水以仙人的身份找到了妙節長老,責問他何故滅碧山潭一派?其實妙節老長率眾弟子前去碧山潭,本意也不是要滅了門派,這是修行界的大忌,他不過是要追究參與世間妙法門被滅事件的元湛、晚談亭、醉劍客三個人。

但當時碧山潭弟子群情激憤,最後紛紛出手,場面已經失控了,導致了這麽一場變故,很難說責任全在妙節長老,但也不能說他沒有責任。畢竟碧山潭被滅是事實,怎麽解釋也是多余,易水要求與妙節之間以仙人的身份鬥法了結,敗者殞身入輪回,由不得妙節不答應。

約定的鬥法地點在遠離妙法群山蠻荒之中,這一戰的結果是妙節敗了,被易水仙人直接打入輪回,易水隨後離去不知所蹤,楊天感的師父被斬,他悲痛之余也四處尋找易水。

……

人間亂相四起,不及一一敘述,再回頭說梅效,他率大軍投奔大唐兵馬副帥郭子儀麾下進軍長安,叛軍節節敗退,當年九月收復了長安。

長安戰事順利的同時,南霽雲所在的睢陽城打得卻異常慘烈,可以說睢陽守衛戰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一戰,因為西線戰事吃緊,叛軍更加希望能向方江淮一帶拓展腹地,輕騎遠襲已經失敗,接下來采取了穩步推進的戰略,而扼守江淮的睢陽成了最重要的戰略咽喉連同南霽雲帶回的兩千援兵,睢陽城中只有六衛,前後面對的十余萬大軍的圍攻。在張巡的指揮下,從去年一直堅守到這一年的十月,到最後城中糧絕,戰馬、樹皮、甚至連老鼠、麻雀都吃光了,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終於被叛軍攻破。

守城總指揮張巡、睢陽太守許遠,大將南霽雲等皆誓死不降,最終以身殉城。雖然城破身死,但從戰略意義上來說,睢陽守衛者當於一場大勝,它成功地牽制了大量叛軍,同時阻止了叛軍南下江淮。

叛軍雖然攻占了睢陽,但已無暇南下了,一個月前郭子儀大軍攻下長安,趁勢揮兵東進,就在睢陽陷落僅僅三天後,河南的節度使張率軍趕到收復了睢陽,又過了七天,梅效隨郭子儀率軍收復了洛陽,至此兩京光復,叛軍只能向東北燕地逃竄。

就差了三天啊!張巡、南霽雲等人之死令人扼腕嘆息,雖然安史之亂未平,其後戰事還多有波折,但至此大局已定,當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從蜀中回到了長安,早已物是人非。

梅效在軍中聽聞睢陽城破,南霽雲殉國,於洛陽城中泣血痛哭,他深恨自己沒有來得及去援救睢陽城,當時他從長安出發攻打洛陽戰事正緊,不可能擅自領兵離開,他同時也深恨另一個人,就是睢陽城破之前見死不救的禦史大夫、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

賀蘭進明原為北海太守,當初李隆基下“分制詔”時,李亨已自行登基,賀蘭進明在新皇李亨面前說了一段很有挑撥意味的話:“聖皇於南朝分制天下,以永王為江南節度,奉詔之臣雖於聖皇似忠,於陛下非忠也。”

他口中的聖皇當然指得是李隆基,陛下指得是李亨,認為分制詔只對太上皇有利,對陛下李亨並不利,應該立刻采取對策,這番話說到了李亨心坎裏,急令永王回川,永王暫時未從,李亨立刻就下達了討伐令。

賀蘭進明因此得到了李亨的賞識,被提拔為禦史大夫,後來又被提拔為臨淮節度使,睢陽城也在他的管轄下。

張巡身邊的將軍南霽雲勇冠三軍,有萬夫莫擋之勇。當睢陽城危機之時,南霽雲帶領三十名重騎勇士殺出重圍,向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援,他請求賀蘭進明發軍援救,就算不能親自發兵,借給他一支軍隊也行。

但是賀蘭進明沒有發兵也沒有借兵,至於原因,有人說是賀蘭進明害怕叛兵勢大,不敢率兵援救被重重圍困的睢陽城,也有人說賀蘭進明妒忌張巡在睢陽城戰中建立的聲望於功業,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這位臨淮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