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間滄海千年路 秀色江山萬裏遊(第2/3頁)

後來還是知焰戳穿了梅振衣的底細——他有法器指妖針之助擅尋地氣。曲振聲想借用指妖針,但此器經過明月的煉化,動用時需要的法力以及神識境界太高,他暫時還用不了,只能等以後修為到了再說。

鐘離權一路上還不斷指點徒弟,講解世間修行之道種種,借著各種機緣由頭。比如借著練藥他就提到了世間修行各派的傳承,外丹餌藥之術輔助內養練氣修行,到了孫思邈手中已經發展到極致。丹霞派擅長此道,以輔助他們傳承絕壁丹霞術,已是世間第一大派。

鐘離權傳承金丹大道,專修內丹爐鼎,偶爾用之餌藥,卻是另一種修行流派。當年東華帝君傳鐘離權金丹大道,只有簡簡單單幾卷口訣心法,但鐘離權結合自己的修行感悟,在傳東華門弟子時,成了體系完整的“九轉金丹直指”。

道家內丹法在世間大行,應該說始於鐘離權。不是說在鐘離權之前修道人不修爐鼎神氣,但鐘離權將這門道法整理成完整的門派傳承體系,師徒傳法時中的印證參照比較方便。而且有了這個體系為根基,就算後面幾代弟子都沒鐘離權的成就,也不至於道法傳承隨人凋零。

梅振衣既是孫思邈的弟子也是鐘離權的弟子,鐘離權希望他將來在道法傳承上,能成為承上啟下的一代開創之人。——這是東華先生第一次在某些方面對弟子提出自己的期望。

除了梅振衣之外,這一路上其它人向鐘離權請教修行中的種種問題,東華先生也結合自己所悟一一給予點撥。這和教親傳弟子不太一樣,鐘離權不會主動傳授什麽心法口訣,但可以回答一些問題,讓眾人自己去印證。有仙人隨身指點,張果、梅毅等人收獲也自然極大。

總之這萬裏路途,不僅玩賞各地風貌,采集天下靈藥,經歷種種奇趣軼事,還聽聞仙家妙法指點。進入高原後張果嘆道:“古人雲行千裏路讀萬卷書,誠不我欺也!”

梅毅在後面說:“如果說行千裏路,我也走過很多次。但那都是行軍征戰,不如今日萬裏行遊這般有諸多妙趣。”

星雲師太也問道:“知焰仙子,也虧你能想出這麽一個巧妙的法子來。有此遊歷,真無憾此生了。”

張果趕緊插嘴道:“師太何必稱無憾呢,你若喜歡行遊之趣,來日方長有的是機會,我倒很樂意為你駕車。”

知焰仙子答道:“我在昆侖仙境中清修百年,來到人世間遇見振衣,才領略世間很多未知的妙趣,所以才會有此建議。”

梅振衣笑著說:“清修、行遊、各有奇妙。諸般妙法境界需要在定境中的,但也有很多世間事枯坐中是領略不到的,甚至包括神通妙法。我的神農百草鞭術,就是被左遊仙脅迫時自悟自成,若沒有那段經歷,我自己在家裏是想不出來的。”

鐘離權不輕不重地給了他一扇子道:“臭小子,你也別太得意。如果沒有孫思邈地傳授,沒有我給你煉化的那支拜神鞭,你就是被人抓去一萬次在天下溜個夠,也沒神農百草鞭什麽事!”

眾人說說笑笑而行,前面出現了一條河。高原大草甸中的河流與中原見到的大不一樣,沒有河堤,河床寬達數十丈,不少地方露出水面還生長著雜樹野花,河水很淺將將沒過馬蹄,最深處也不過沒膝。

這條河當地人稱為倒淌河,之所以有這麽個奇怪的名字,一方面是因為它自東向西流入西海的,與此的大部分自西向東流下高原的河流相反。另一方面這一帶的地勢是西高東低,恰恰倒淌河河谷一帶西面略低,從遠處看去有一種河水倒流的錯覺。

過了倒淌河,沿河谷前走不遠,就是煙波浩渺的西海了。

古時西海比現代的青海湖水域更廣,這是一個地處高原內陸的鹹水湖,但湖水鹹度要比海水淡多了,唐時則更淡,可供飛禽走獸飲用。尤其是有河流匯入的岸邊,也是草原中各種動物經常地飲水之地。

西海甚至比中原一帶某些小州縣都大,因此稱之為海,高原氣候變幻莫測,常常風高浪急。這麽大的湖卻看不見地平線,因為四周全是高原群山。當地牧民自古的風俗不吃魚,因此這一座大湖中並無漁民,湖中特產一種湟魚,也稱裸鯉,周身上下只在胸鰭附近有不多的幾片細鱗。形容山湖風景,人們常用“湖光山色”四個字,然而什麽才是真正的湖光山色,到西海岸邊看一眼最有體會。西海的水面顏色是會隨時變幻的,時青時藍,時深時淡,時明時暗,明時如鏡映群山,暗時如翡翠凝華。水色隨天光陰晴而變,遠處群山倒影也在湖中變幻,一湖之中左右不同,一日之間早晚不同。

梅振衣等人從蕪州出發,這一路到西海岸邊為止,一共走了三個月。到了該分手的時候了,梅振衣與知焰將隨鐘離權飛往昆侖仙境,而張果與梅毅帶著眾人返回蕪州。臨別之時自然不舍,梅振衣決定就留在西海岸邊玩賞三日湖光山色再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