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梅公子半山設宴 神樹精當眾顯靈(第2/3頁)

清風一揮手:“知道了,我自會對綠雪說,她若答應,就算我欠她一個人情,將來還上就是了。”

這次打交道倒也簡單,兩句話就搞定了,梅振衣當即下山回到齊雲觀,與梅毅商量明日之事。第二天梅毅代表蕪州梅家,給刺史、長史、司馬等地方官員以及當地有頭有臉的士紳都送去了拜帖與禮物,感謝前段時間蕪州府幫忙尋找梅振衣的辛苦,同時也答謝父老鄉親的關心與照顧同時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南魯公嫡長子、雲騎尉梅振衣要在兩天後,請大家到敬亭山納涼,同時在翠亭庵中享用素齋。這事有些突然,但誰能不給梅公子面子?況且西北軍中的事此時已經傳到蕪州,據說是觀自在菩薩在陣前顯靈救了梅公子,那麽梅振衣在翠亭庵設素宴答謝蕪州父老也說得過去。

說來也巧,朝廷封賞梅振衣的消息恰恰在第二天傳來,雖然正式的公文還未送到,但消息已經提前傳到了蕪州。梅振衣去西北轉了一趟。挨了父親一箭,大難不死還真有後福,事情傳到朝中,皇上聽說南魯公陣前射子的事跡,那是大加褒揚,又聽說有傳言說是觀自在菩薩顯靈救了梅公子一命,武後也是鳳顏大悅。

大軍還未回師,一眾將領的軍功還未廷議,先有一道聖旨下來,賜勛梅孝朗之子梅振衣為都騎尉,雖是個榮譽性質的勛官,那也是從五品上階出身啊,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相當不小了。這麽做一方面是感其事跡,另一方面也是在撫慰梅孝朗之心,大家心裏都明白親手射子畢竟誰都不好受。

聖旨下來的同時,另有幾道特旨加急送出,招梅孝朗立刻趕回洛陽,將西北軍務都交給王方翼處理。另外調王方翼為夏州都督,盡快處置好西北戰後安撫事宜,率大軍回師向綏州進發。與程務挺率領的另一路大軍合力剿滅白鐵余叛亂。

原來西北戰事方定,綏州一帶叛亂又起。當地有一位妖人叫白鐵余,好顯弄神通,有信徒無數。他曾經公開招集法會,施法術使平地湧出一尊金佛,估計是他自己事先埋好的,並號稱“得見聖佛者,百疾皆愈。”這樣一來名聲大噪,歸信他的當地民眾非常多。就在西北叛亂剛剛發生,梅孝朗率大軍離開關中之後,白鐵余造反了,率眾占領了城平縣,殺了當地官吏奪富紳金銀房舍,自稱“光明聖皇帝”,並大肆封賞手下的“百官”。白鐵余稱帝之後,又向周圍州縣進軍,所到之處焚燒房舍、殺害官員,裹脅百姓加入叛軍,洛陽朝堂震動。

叛亂發生的地點離長安不遠,因此朝廷十分重視,不僅命程務挺領軍出擊,也命西北大軍回師夾擊。恰恰是在這樣一個關口,卻命梅孝朗交割軍務,立刻趕回洛陽,梅孝朗也覺得心中詫異,有什麽事比平息叛亂更重要呢?

想著想著梅孝朗突然心中一凜,難道是皇上將不久於人世,要招他這位宰相回京交代後事,成為擁立新皇的顧命大臣?一定是這樣,只有這一種可能!梅孝朗不敢耽誤,交出兵符帶著貼身近衛趕回洛陽。

……

朝中的大事似乎與遠在江南的蕪州無關,蕪州近日發生的大事就是梅公子升官了,恰在此時要宴請當地各位顯貴。接到貼子誰能不來呢,而且還不能空手來,先命仆人將禮物都送到菁蕪山莊,帶著禮單上敬亭山。

時間是盛夏七月,江南十分炎熱,但山中涼風習習風景怡人,還真是個夏日郊遊的好去處。各位貴客在山腳落轎下馬,三三兩兩搖著扇子說說笑笑來到沿山路來到翠亭庵前,不時還有互相見禮打招呼的聲音。

說是在翠亭庵設宴,其實也未進庵堂打擾眾位師太,桌子擺在庵前的半山空地上,風景視野好,更像是郊遊飲宴的氣氛。客人不多,都是蕪州當地有頭有臉的,一共二十多個,擺了三桌,至於隨行奴仆都在遠處山林邊守侯。

梅振衣穿著一襲輕衫,在管家張果的陪同下,向諸位客人一一行禮致謝,表現的中規中矩,就像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貴族子弟。席間眾人談笑風生、吟詩敬酒,表現的都既風雅又有才,梅振衣只推說年紀小不擅飲酒,眾人敬酒都由張果代為回敬。

酒喝的有了氣氛,交談也就隨便了許多,蕪州刺史蔣華就坐在“都騎尉”梅振衣身邊,提到了梅家在敬亭山中立神祠之事。蕪州百姓幾乎都聽說了梅家在敬亭山立了一座綠雪神祠,但並不清楚為什麽,在那個年代立祠堂是很重大的一件事,卻不明不白讓人疑惑。

就著這個話題,梅振衣講了個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去年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一位仙女,告訴他自己叫綠雪。想當年因為觀自在菩薩在此山顯聖,有一滴凈露滴到一株古樹的根上,因而此神樹亦修行成靈,就是她。綠雪在夢中還告訴梅振衣,因為他們梅氏多年來供奉觀自在菩薩,菩薩將保佑他渡過一場劫難。梅振衣醒來之後將這個夢派人告訴了遠在長安的父親。南魯公寧可信其有,就命人在敬亭山修建了綠雪神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