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埏埴以為器 天心神用之(第3/4頁)

天地不仁,是指天地無私。天地無私,是指天地公平。這是我能窺測到的天心。所謂逆天,逆的不是天,逆的是我而已,因為我們本來是不可長生的,也是沒有神通的。修行人已經取世間物用之極,連這一身修為也是借天地靈氣與爐鼎之身。當有朝一日能超脫物用之時,才是真正的長生得道之日。而你,卻在舍本逐末。你自甘沉淪也就罷了,居然還起了顛倒眾生之心。

這世界上,螻蟻、草木、禽獸、山河,沒有哪一種存在比另一種存在更加高尚,也沒有哪一種存在比另一種存在更加自由,只有我們的“神”跳出去才是真正的超脫。自古以來洪荒之中,凡是自以為是肆意手握一切的主人,其實本心早喪,不過是那一點可憐妄心的奴隸。就算你的修為再高,神通再大,永遠也不可能真正得道。我可憐你!

風君子並沒有正面回答七葉的設問,而在神念中掀起磅礴的反擊。其實他們倆此時的問論對他們本人已經不重要,而成了口舌之外的另一種比拼。至於誰的話更有道理,那要看聽眾原本的心性如何了,而他們只能盡量將自己的感悟都說出來。風君子這番話說的在場眾人都有點變色。大家都覺得七葉剛才那番神念雖然不太合適,但也有那麽點道理。而風君子緊接而來的反擊確實更與大道相合,但態度上在這種場合顯的過於激烈了。不過這也怪不得別人,率先挑起神念相鬥的是七葉。

演法大會刹那間寂靜無聲,很多人連大氣都不敢喘,兩大高人神念間的鬥法有一種無形的震懾之力。風君子答完了“當者為用”之後,神色也略顯疲倦,似乎感到有點累了。他還有最後一問。

風君子做了幾下深呼吸,等了一段時間才平靜地發出最後一問:“何為修?”

出人意料的,這句話接近於普通的一句話,僅僅只有一道簡單的神念。神念也是一句話,而且並未用“妙語殊勝”的神通發出,僅用“聲聞智慧”傳來,估計在場三千多人中只有不超過百人能夠“聽見”。我聽在耳中,就像聽見風君子問了一句話,同時腦海中又響起了另外一句話。

按照修行人論道的規矩,像“何為道”這種終極問題是不可以問的。修道修道,風君子問出了“何為修”,已經到了問道的盡頭,不再需要其它的神念做為補充。這個問題非常不好答,幾乎已經是沒有答案的邊緣。

七葉沉吟良久,才答道:“知來處去處,得來處去處,合來處去處。為修!”

我長嘆了一聲。七葉答的這一句,就是剛才風君子神念中送出的那一句。他沉吟了良久,還是選擇以正常的方式結束論道。當著天下人的面,七葉該說的也已經說了,風君子該罵的也已經罵了。兩人在這一時刻突然都覺得沒有必要在糾纏下去,因為這注定沒有結果。所以不約而同克制了自己的性情,用一種“不分高下”的方式結束。

風君子問話同時給七葉答案,不知道是什麽用意?七葉最後選擇了風君子給出的答案來回答,不知道他怎麽想的?對於這個答案,他們兩人都沒在神念中給出思考感悟的信息,僅僅就是一句話而已。至於怎麽理解,那只能大家自己去想了。

論道三番交鋒,總共六問六答,一共只有十二句話。看似簡單明了,實則神機無窮。最後一問一答沒有多余的解釋,眾人也在自己思考。有人在思考那一句話的意思,有人在思考這兩個人的用意。此時和曦真人又來到了台上,沖風君子施禮道:“請公子點睛。”

“點睛”是修行人論道中最後一步。與開始的“用典”相對應,由另一人來“點睛”。他的規矩是引用與“用典”同源的一段經典,做為這番論道概括性的升華,並盡量在意境上留下余韻的空間。七葉用典時引用的是《莊子》,那麽風君子點睛時也必須引用《莊子》中的一段文字。

風君子上前一步向四周轉圈拱手,行禮畢,背手朗誦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風君子最後點睛用的這一段話當然也出自《莊子·逍遙遊》,符合論道的規矩。只是與剛才論道“物用”的主題好像有點偏,如果說是境界升華的余韻還能說的過去,總之我聽上去覺得怪怪的。對於“物用”之道來說,文中這位神人“不食五谷”卻又使“年谷熟”兩處看似矛盾的話倒是語意深奧值得思考。風君子引用這段,恐怕用意就是在此吧?

聽見這段話,我聯想到的不是與風君子論道的七葉,而是遠在三夢峰上忘情宮中的天月大師。我雖然沒有見過天月,但感覺《莊子》中的這位神人極似天月。風君子的道法傳自天月大師,他提到天月,總是以仙子稱之。也許今日與七葉論道到最後,風君子自己也在思考,自然而然想到了修為境界超越當世的忘情宮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