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道心雲何住 毋使神龍飛(第3/5頁)

一陣鑼聲響,這是有地方破堤的信號。最先反應過來的是解放軍戰士,從缺口的兩側排著隊列沖過來,每人抗著一只草包或麻袋,將麻袋填入缺口立刻讓開位置跑步回去,後面人跟上來。頃刻之間,就有無數的麻袋不斷填入到缺口中。這種組織比鄉民的效率快多了,我站在一邊反而插不上手,只有遠遠的退開不要礙手礙腳。而這一隊軍人的最高長官那位大校和堤上的兩位地方領導也趕到缺口邊指揮搶險。

缺口不大,只有幾米寬,正因為如此水流十分之急,麻袋扔下去就被沖走了,堵不住!解放軍戰士是在和水流賽跑,然而大堤上的決口是越來越大,眼看著就有潰堤的危險!大校著急了,大喊一聲:“準備,排人墻!”

“首長,現在不能排人墻,水太急,人根本站不住!”站在大校身邊的鄉長趕緊阻止。人們經常在抗洪搶險的電視宣傳片中看見排人墻堵水的鏡頭,而實際中這麽做是相當危險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鄉長又喊道:“首長,趕緊下命令要他們放幾根電線杆過來!”

還是軍人的效率快,很快幾根通訊線路上的電線杆讓當兵的放倒抗了過來,至於線路,等洪水過去再搶修吧。幾根電線杆交叉插在了缺口對面,再扔麻袋時,有不少被電線杆擋在了缺口中。然而這並沒有完全阻止缺口的擴大,兩側的泥土不斷被帶走,缺口的寬度眼看就要超過了電線杆的長度。

大校眉頭緊鎖,問鄉長:“堵缺口還有什麽辦法?”

鄉長一指遠方,咬牙道:“沉船!”

隨著鄉長手指的方向往上遊看去,河流拐彎處有一塊水流平緩的灣地,附近的漁船都躲在了這片灣地中。由於水位很高,船舷已經超過了圩堤的高度,在這裏能看得見。

“沉哪條船?怎麽沉?”

“那條大的,鐵殼船。先裝滿石頭,開到缺口這邊就可以了。”

情況危急,沒有什麽好商量的。大校立刻下令派人到那邊將那艘鐵殼漁船開過來,如果開不了用纜繩拉也要拉過來。而此時卻有一個鄉民档住了這一隊士兵的去路:“解放軍,你們不能沉那艘船,那是我家的船,去年新買的,借的債還沒還呢!”

大校搶步上前:“老鄉,對不起,緊急情況,需要征用你的船,你放心,人民政府會賠償的。”

那鄉民突然跪在地上抱住了大校的腿,哭喊道:“不可以呀!那是我一家人的命根子,你們絕對不能沉了……除非先殺了我……沉別的船吧。”

大校面色一沉,說了一句讓所有人膽寒的話:“警衛員,把他拖出去斃了!”

搶險的戰士沒有武器,手裏只有鎬和鍬,當然不會有槍。可是大校身邊站的那個警衛員配了一把手槍。這軍令一出,這個警衛員立刻拔槍,同時有兩個當兵的向拎小雞一樣將這個鄉民遠遠架了出去。我沒聽見槍響,不一會兒就看見那個警衛員跑了回來。

大校問:“怎麽樣?”

警衛員答:“屎都拉褲襠裏了,人早嚇暈過去了。”

我雖然站的比較遠,但是聽力超人,清楚的聽到堤上這一段對話。這鄉民出來阻擋的時候,其它的戰士未作理會,早就跑過去把船開了過來。這時有人過來報告:“首長,空船沒有石頭怎麽辦?”

這時候不用鄉長說話,大校用手一指堤下不遠處的一個村莊:“拆房子!快!”

拆房子?拆誰家的房子?所有的村民都沉默了,尤其是這個村莊裏的人,都提心掉膽的看著大校的手,不知道他會指向誰家的房子。看清楚之後我感覺有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大校的手指的是那個村子裏最漂亮的一棟二層小樓——那是村委會。

現在如果你到一個鄉裏,看見最漂亮的建築往往是鄉政府,最破爛的建築往往是學校。這個傳統恐怕在九十年代初期就留下來了。當時的農村,還隨處可見土墻草房,完全磚瓦的民宅已經算是富裕農家所有了。而這個村子裏的二層磚樓是全村最漂亮的建築,恰恰被大校看上了,要拆樓取磚裝船。

不提我怎麽想,大校的手一指,立刻就有一隊人沖過去了。這時有一個班長過來拍拍我的肩膀:“小夥子,把大錘借我用用。”說著話把我手裏的大錘拿了過去,也沖向村委會。

戰士們手裏拿的器械大多是鎬和鍬,這種東西用來刨坑挖土裝麻袋十分方便,可是用來拆房子就非常不順手。用大錘砸,速度也不快。戰士們幾乎是用手在墻洞上往外掰磚,好幾個人手都破了,我遠遠的看的清楚。

洪水無情,時間就是生命。那邊大堤上還不斷有戰士在扔麻袋,可能也支持不了多長時間。而大堤後就是十多萬鄉民的家園。這時我不知道哪來的沖動,拔腳也向村委會的方向沖了過去。當兵的正在刨墻取磚,另一隊人非常利索的將拆下來的磚石運走裝船,只是效率太慢了。我沖過去的時候,有兩個戰士似乎想攔我:“老鄉,不要到這邊,我們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