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回 費長房奉令治鬼 玄珠子受任防蛟(第2/3頁)

鐵拐先生也大笑道:“二郎還不忘那些古事麽?談到這些事情,似乎還有些耿耿於心的光景。人說正神量大,照二郎今日的情形看來,著實量小得很。只怕不久還要被張果見笑哩。”說得二郎也是哈哈一笑。二郎便問鐵拐先生現在去什麽地方。

鐵拐先生正待回答,驀見北方一陣紫色祥雲,疾駛而來。二郎望見,伸手一招,那朵紫雲便停在身邊。紫雲中端端正正立著一位美如冠玉、神如秋水的仙官。二郎一面招呼,一面笑對鐵拐先生說:“你倆通個鄉貫兒。這位是玄珠子,現在靈霄寶殿充當秘書郎的。你大概不曾見面,也該聞名了吧?”又把鐵拐先生的出身,對玄珠子說了。二仙少不得也有一套客氣景仰的話。二郎笑道:“神仙無俗套。二公都愛看俗人的樣,這是什麽道理?”二仙都笑道:“二郎爽直,至今還是這般脾氣麽?”二郎笑道:“生來就是等脾氣,怎能改得過來。請問玄珠先生打哪裏來?往何處去?如此急急忙忙地趕著路子跑,又不展動你本身的大翅膀子,偏喜慢騰騰地走這雲路。”

玄珠子見二郎說出他的本來面目,當著鐵拐面上有些不好意思,忙笑道:“二郎莫胡說,小弟是奉旨前去查勘錢塘江的妖氣。據說,有西海逃來的大蛟,匿居海口,不久將應劫出世,擾亂地方。特行簡派小弟前往查辦此事,順便在海寧地方建祠駐防。如可制止蛟患,稍減劫禍,未嘗不是人民之福。”二郎笑道:“如此說來,道兄是新膺榮命,前往履新的了,卻是可賀。”玄珠子忙笑謝道:“不敢當。倒得請教請教。因小弟新膺外任,一切未諳,深恐貽誤公務,害及百萬蒼生。幸遇二郎,務乞不吝指教,俾免隕越召禍,不勝幸甚。”

二郎聽了,一手扯住玄珠子,一手挽定鐵拐先生,哈哈大笑道:“我是一介武夫,雖在下界多年,懂得什麽人事?現放著這樣一位多聞多學有才有識的拐腳先生在此,怎麽不和他商量商量,反來問道於盲呢!”鐵拐先生料不到二郎有此一番揶揄,不覺紅了臉兒,忙笑謙道:“道友千萬莫聽二郎胡說。他是久膺疆寄的正神,反說不懂人事,本來已算是謙不中禮,還要把我一個新入道門,未窺玄奧的後生小子,恭維得如此模樣,越發顯見他是有心開我和道友的玩笑。真是豈有此理之極了。”玄珠子卻深信二郎的話,忙也笑道:“道友卻慢謙虛,二郎是我們多年的至好。小弟深知他的性情,滑稽盡管滑稽,遇到正經事情,還是正經辦理,決沒有妄開玩笑之理。至他本身,久親民社,經驗定然極富。他雖然遠在西天,自我輩看來,也不過半天可到。將來如有疑難之處,看我可能饒得過他,少不得仍要三天兩天鬧到他那灌口地方去。到了那時,他若再要這樣冷心冷面,刻薄人家,我自會邀同三界老友,開個評理大會,非要拆了他那灌口老窠,不算我的本領。若說現在,他卻正是公忙之際。小弟也不敢和他多說。明兒他要有了詿誤,說不定自不認錯,還要往小弟身上一推,說:都是玄珠子誤了我的公務。那我可擔不起這個風險咧。”

幾句話說得二郎、鐵拐都哈哈大笑起來。二郎手指玄珠子,笑而叱道:“好好,你倒會刻薄人家,還說人家冷心冷面刻薄你呢。好得很,你既然說我詿誤公事,我就在灌口小廟內,天天替你求天拜地,非要求得禍祟前來尋你,要你做幾件詿誤事情給我看看,才出得我這口惡氣咧。”他二人盡管開玩笑,鐵拐先生卻不覺面上突然變色,暗暗想道:“言為心身,二仙身為正神,職司重任,怎麽不拿別的話尋歡取笑,反把詿誤二字互相賭賽似的。這個玩笑開得太不成話了。”一面想,一面暗把二仙前程默默推算了一回,心中已經明白了一大半,知道二郎將因戲言失一次體面。玄珠則竟有非常之禍。更禁不住暗暗地替他們傷心。只因事屬天機,未便預言,忙對二人勸解道:“大家難得邂逅。小弟之意,想請二公同上華山。彼處有小徒們看守洞居。地方雖小,也頗清幽。容小弟采摘本山果品,盡個地主之誼。何如?”二仙忙笑謝道:“公務在身,不敢曠廢。將來公畢回天庭,定到寶山奉擾。”

鐵拐先生是神仙中一位熱心人,才因聽得二人說話不祥,很想請他們同去華山,可以乘機規導數言。縱令天數難逃,也可危詞儆戒,只求減得一分災禍,也稍盡交友之心。今見二仙都不肯去,他們所說公務在身的話,也是實情,只得作罷。只見玄珠又對鐵拐先生說道:“道兄卻勿客氣,小弟的話,還沒說完咧。剛說二郎公務太忙,小弟預備等他,替我求到了詿誤之時,直等災祟臨身,自會前去找他幫忙。如今卻還用不著他。至於道友的才學道德,小弟雖初次見面,卻心仰已久。曾於李祖師處,得知太穹玄經三卷,唯十數位大羅金仙能夠屬目。道兄出世最晚,而福命最高,才人道門,即得傳授此經,可見是大有才德的仙神。適間聽說二 郎謙不中禮,也可算得夫子自道之詞。再說,小弟確是從閑散人員,驟膺煩劇,況值毒蛟肆虐之時,非有真實才學和道德,實恐不能勝任。本來受命之始,即栗栗自危,也曾再三稟請辭職。無奈天眷太殷,固辭不得。只好大著膽子前去一試,此心忐忑,還不知是福是禍,甚願得一有道神仙,暢聆訓誨。如今可巧邂逅道友,也算小弟運氣不壞。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萬望道友垂念浙中數百萬蒼生,和小弟本身同道之誼,莫因初見生分,從直予以教訓。小弟定當竭忱受教,謹敬奉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