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紋師之道(第2/3頁)

而今,得到了器殿名位之後,原本隸屬於器殿的煉器師們,大量湧入進來,學習他天南器道的技藝,遵循他天南器道的規矩。

實際上,已然是歸化合並。

經過幾十年時間努力,新一代的學徒,都更換了兩輪,築基匠師也成長起來,總算才在基層實現了這些人的轉化。

至此李晚也可以宣告,他麾下的煉器師數量,暴漲了十倍以上,便是連道境宗師高手,都擁有過百之數了!

除此之外,還有過千之數的元嬰宗師之流,數以萬計的大師、冶子高手,數以百萬計的匠師,名師,數以億計的正式煉器師!

至於普通的學徒,雜役之流,更是多達百億以上!

短短五十余年,器道人口暴漲如此迅速,而且還幾乎每一天都在飛快增長。

雖然這些人未必完全吃透天南器道體制的精髓,但他相信,假以時日,必定會徹底融入。

也就是憑借這龐大的煉器人口數量,李晚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成功完成仙盟的委托。

至此,他所遇到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能否繼續擴張,而是如何豢養了。

“也是時候該適可而止了,器道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勢必會對其他營生造成沖擊,若無廣大財源,必定入不敷出!”

沒有財政支撐的龐大煉器師人口,是要導致嚴重後果的,彼此爭權奪利,爭奪資糧,且還有可就要,拋棄道統,轉投他方,才是真正要命。

李晚自覺,自己坐鎮時,一切問題都不會出現,但一旦自己涅槃或者飛升上界,後世傳人,無法解決這一矛盾。

因此,也是時候該適可而止了。

……

時間又再過去五十余年。

九龍域完成了仙盟委托之後,百億器道人口,不能閑著無事,於是便又轉向自家武力的積蓄和擴張。

其實此事,他們近百年來一直不敢松懈,都有在持續進行著。

只是之前為了完成仙盟委托,沒有那麽優先。

而今,資糧充裕,人手充足,又有了足夠成熟的技藝和經驗,煉制起來,自是飛快。

短短幾十年,他們就把自家的傀儡大軍數量,也擴張到了一億五千萬以上。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量,每年修理維護,更換靈晶,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傀儡大軍的供養費用,遠比修士要小,饒是如此,李晚也沒有打算維持如此之多的常備大軍,而是打算慢慢積蓄,充入寶庫,封印起來留待以後再用。

現在九龍域的選擇寬裕了許多,如果沒有大戰,多余的傀儡大軍就可以賣給別家,如果有大戰,立刻解封,填充靈晶,喚醒作戰!

高階戰傀,化神武裝等物,亦復如是。

而且自己麾下勢力還有一大好處,那就是只以成本計算,能夠供養的這種大軍,比別家多了數倍以上,別家想要效仿,只會有越來越多的資糧和寶材流入九龍域,增強九龍域的實力,使得其保持足夠的優勢。

因此,李晚自覺九龍域局面已經穩固,此後的重點,應該是普傳天下,推廣此物了。

李晚一面下令繼續煉制各物,一面開始尋求新的主顧。

也正是在這時候,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從他布置在外的密探處層層上報,遞交上來。

“什麽,帝英潛隱多年,竟然是躲起來模仿於本座?”

李晚得知這一事,也是啞然失笑。

但在笑過之余,也不由得暗自感嘆:“還真不愧是英傑人物,竟然當真舍得下這決心,這個人,不簡單啊。”

靈寶宗的根基,在於名師重寶,這和李晚所走的世俗之路,不說水火不容,至少也是大相徑庭。

兩者之間,是很難相通的。

但同樣有大毅力,大決心之輩,能夠從中窺見真道,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途來。

“夫君可還記得,當初我們初來乍到,這帝英就帶著他新煉制的一尊高階傀儡前來示威,其實那時候,他就已經表現出履新之舉,如今有這動靜,不足為奇。”

這時候,時局漸趨穩定,蕭清寧也已經離開了一直坐鎮的九龍域,來到了此間陪伴李晚。

她既是福德真仙,太平修士,也是李晚麾下智囊,觀人自有一套。

但李晚聞言,卻是搖搖頭:“這個不同,他過去雖然也有模仿之舉,但與現在,截然不同。”

他從帝英這舉動之中,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決心。

過去靈寶宗也有過模仿他的道途的舉動,但向帝英這樣拋棄原有一切,重頭而起的,卻是破天荒的頭一遭。

“不過,本座道途,又豈是那麽容易模仿?天生我李晚,乃是時局所起,大勢所趨,他失了先機,已經無力追趕。”

平心而論,帝英此舉,是符合時局發展的正確選擇,但失卻機遇,正確也變成了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