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0章 數籌推選(第2/2頁)

這是眾口一詞的節奏,公輸元管不了那麽多,連忙站起來道:“人選已經決定,那就按照祖制,開始評議吧。”

大小姐一方的長老,心裏非常清楚,此時已經無法再拿大小姐的身份說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刷下蕭風宜,一切照舊。

出嫁女擔任坊主,幹系太大,他們也不敢輕易提出來,否則一旦被否決,就連退路都沒有了。

蕭清寧不知道眾人想法,但是當眾宗親開始按照議程,推舉人選,細數蕭風宜繼任坊主大位的資格時,突然之間,感覺到了莫名的不安。

這不安,並不是現在的蕭風宜足以和她作對,也不是真的已經被李晚逼退,無路可逃。

以她在天工坊多年的經營,雖然稱不上是鐵桶江山,但短時間內,大部分的宗親元老,都是會尊重她的。

是她在二十多年前,拯救了天工坊,是她讓宗親們從工坊破產的困境中逃脫,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恩澤子孫,是她提拔了坊裏和家族的年輕人,讓他們擔任管事、首領,一展所長。

可是,這些終究都是會過去的啊,等到這些人都羽翼漸豐,不需要自己的時候,自己該將何去何從?

蕭清寧從未有過今日一般的不安,她直到這時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蕭家大小姐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這些宗親們,遠比自己想象的要無情。

議事廳中的評議還在繼續,持有不同意見的各方元老,各自慷慨陳詞,闡明立場。

公輸元等人,自然是希望蕭風宜落選,所以他們盡力阻撓,不肯支持蕭風宜上位,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蕭風宜的確才具不足,資歷和功勞也沒有不足稱道,貿然推舉上位,很有可能影響到坊裏的擴張大計,使得坊裏損失慘重。

而宗親們,自然是對這些避而不談,只談血統。

“公輸長老言重了,世間少有生而知之者,自蕭桓公以降,本坊坊主,全都是由嫡系宗親當中選出,只要坊中還有老成持重的輔弼之臣,集思廣益,就不會出亂子。”

聽得此言,公輸元等人不禁微怔。倒不是關心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而是這位說話的宗親在暗示,即便蕭風宜上位,短時間內,也離不開他們這些老人。

如果把風宜公子得罪得太狠,以後的事情,就難說了,各家子嗣都有不少,叔伯兄弟,都要力爭,除了數代單傳的,誰能保證家族的大權就在自己手中把握?風宜公子同樣可以拉攏他們家族裏面的元老支持,等到多年以後,卷土重來。

“此言有理,坊主之位,雖然才具、資歷、功勞都是一大條件,但卻不是勝任的標準,反倒是這名正言順,更加重要,若非如此,當初也不會有約定,非蕭家子孫不得繼任了。”

“祖宗規制,不容更弦易轍,以我之見,除非各位能夠在諸多宗親當中選出一位更加適合的人選,否則還是選風宜公子為好。”

“有理有理。”

一通嘴仗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是要數籌推選。

所謂數籌推選,就是在場有資格的元老,每人根據手中擁有份額的不同,獲得相應數量的玉籌,一分相對十支玉籌,半分相對五支玉籌,以此類推,投入一個大箱裏面,最後數籌決定是否通過。

雖然過程繁瑣了一些,但卻能夠最大限度集中坊裏各方意見,只要有半數以上投籌同意,就是坊裏的最高決議,哪怕坊主也無法推翻。

分發玉籌的過程,嚴格對應各家名號,各人姓名,李晚看到,蕭清寧一人便獲得了近百支玉籌,其中十五支是她自己獨有,代表著她作為蕭家子孫,名下擁有的三座作場,其他的那些,是她父母自祖上流傳下來。

其他各家的,多是如此,蕭風宜自己,也擁有十五支長籌,不過又見主持大局的元老,發給了他另外的玉籌,有兄弟姐妹,叔伯的,有長輩的,二房上下,幾乎全部的玉籌加起來,也有近五十支之多。

“現今推舉蕭風宜繼任坊主,同意者投左箱,不同意者投右箱。”

結果很快揭曉,投在左箱的玉籌,達到五百三十之多。

按照玉籌的分法,最後總數無論如何也是一千以下,只要超過五百,哪怕只有五百零一,也是大局已定。

更何況,右面的箱子,並不是對應的四百多,而是寥寥二百來,還有不少觀望之人沒有第一時間投出,也許是不方便,也許是打算留在手中不投,直接等著議完收回。

大家的意思,已經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