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苦思破立事又生

李隨雲想的事情說起來很簡單,但操作起來極為復雜。他想的卻是如何才能超脫出聖人的境界,真正成為不滅的存在。畢竟聖人在面對聖人的時候,只要雙方的差距足夠大,也會死亡。

他面前有幾條路,一是以力證道,這卻是需要他不斷的修煉,不斷的錘煉,通過量變來引發質變。二是以道證道,不斷修煉心境,感悟天道,最終使心境融合於天道之中,從而超脫現在的境界。三是以外力證道,卻是借助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或用法寶寄托執念,以此證道。

不過李隨雲並不喜歡以外力證道。在他看來,以外力證道,卻需斬卻自身執念,一想到自己從今以後再無別的什麽情感,再不受心情之左右,他就有一種十分惱怒的感覺。在他看來,即使一個人修煉得再高深,哪怕真的亙古不滅,但若是拋棄了自己以前的一切,那他便等於忘了本,或許在李隨雲的眼中,這樣的人,根本便不算人。

在前世的時候,李隨雲每看到那些修真之輩,拋家棄子,修煉得屏棄七情六欲,宛如石人一般,心中都忍不住暗暗嘆息。若連親人都可以說拋棄便拋棄,那他修煉有成之後,又怎麽會為天下蒼生謀取福利?又怎麽會體諒人間疾苦?如果說拋家棄子為的是堅定道心,這樣的代價,也未免太大了點吧。

雖然修士和普通人等級分明,但似這般,也忒無情了點。一個正常人,便是有心向道,又能做到這些嗎?

至於以道證道,李隨雲也沒有太大的把握,畢竟感悟天心。卻要違背自己的本心,這和他修煉地功法,卻是背道而遲。

世間修行之法,表面上上體天心。實際上則是逆天而行。李隨雲所創之功法,卻有時順天,有時逆天。雖然修煉時講究順應天道,但是最關鍵的地方,比如修煉的目的,卻是逆天而行。他一門功法,卻講究隨心所欲,不受他人之羈絆。只不過若要順應天道,豈不是要為天道所羈絆?

似那些生性淡薄的,自然可以順應天道,修煉起來也沒有什麽不妥。但那些性子跳脫地,他們如何能成就正果?

聖人們將道統看得比性命還重,看似有些荒謬,其實卻是必然。道統的傳承。實際上是一種理念的傳承,是一種思想的傳承。對於基本上已經無所求地聖人們來說,讓自己的思想在世間流傳,還有什麽比這更重要的?

李隨雲也是如此,他知道已經基本喪失了固有文明的人族,是最好塑造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在人間傳遞自己的道統。將來無疑會減少很多可能發生的事李隨雲知道,自己的存在關系著道統地傳承,自己的強大,是門下弟子傳道的堅實後盾。只不過自己心中的道,和固有的道有很大的差別,雖然不知道誰的道正確,也不知道誰地道最終能成就不朽,成就永恒,但他知道,如果沒有自己的存在,清虛一脈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逍遙。

以道證道,雖然可能突破瓶頸,最終突破聖人的境界,但在證道過程中,對門下的庇護,卻要差上許多。(這顯然不符合他現在的利益。

既然兩天路都不通,李隨雲能走的,也只有以力證道一條路可走了。李隨雲本也屬意這種方法。他本就是天生地成地肉體,又得盤古精血,若是修煉起來,自然事倍功半。更何況如此一來,他也不用悖逆自己的心性,依然是逍遙塵世間,拔劍問不平。只要自己高興,凡事皆可插上一腳。

尤其令李隨雲心動的是,自己清虛一脈,雖然功法通玄,法術眾多,但還稱不上包羅萬有,他若是借此機會,在摸索中在創出幾門功法,以流傳後世,待封神之後,自己歸那清虛天,門下弟子也多了一些保命的絕招。

正思量間,卻又心血來潮,袖占一課,眉頭微皺。似這先天神算,雖然厲害非常,但能夠推演得清的,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推演普通人的一生容易,但若推演天下大事,聖人的安危,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方才他卻從中窺探出一絲端倪,卻非東方之事有了什麽變故,而是西方有強大的存在要來見他。只不過從這卦相上看,卻又看不出主何吉兇。正沉吟間,卻又一驚,他感到一股奇怪的力量自地底噴薄而出。

只不過這股力量並沒有殺氣,甚至連殺意都沒有,倒像是一種邀請,邀請李隨雲到對面的一座山上去。

李隨雲終是證了混元道果,他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鴻鈞老祖以外,還有人能傷害到他。微微沉吟,卻又露出一個笑容,順著那股力量的指引,徑自跟了過去,卻離開營地十裏左右,一座普通的小山旁。

若是一個普通人在此處,卻要吃得一驚。那小山變化卻大,但見那小山上的塵土居然自主蠕動起來,不過片刻,卻又化成一張人臉,那是一張女人的臉,雖然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來頭,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對方是一個雍容典雅,個性極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