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無情無義(第2/3頁)

“阿彌陀佛。”滅緣雙手合十,唱誦佛號。

莫問見滅緣唱過佛號就沒了下文,便出言說道,“大師,令郎而今已經長大成人,正在四處尋找雙親。”

“貧僧已經遁入空門,斷絕紅塵,若真人見到他,可讓他不要尋了。”滅緣平靜搖頭。

莫問沒想到滅緣會有此一語,皺眉問道,“大師不想見他?”

“出家人五蘊皆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萬般皆空,我亦為空,既然無我,更是無他。”滅緣搖頭說道。

莫問聞言心中一驚,滅緣和尚多年修行佛法,後天的修行已經壓制住了其先天的父性。

“大師,你對這寺中僧人方且存有庇護之心,為何對自己的骨血如此絕情?”莫問強壓心中怒氣出言問道。

“眾生平等,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出家人無有世俗私心,螻蟻亦是至親,至親如同陌路,若心存親近遠疏,難得靜心明志。”滅緣拿起了禪台上的包袱。

“大師,在你的眼中令郎與螻蟻等同?”莫問挑眉問道,幸虧滅緣這番話是沖他說的,若是沖無名說起,無名會悲痛欲絕。

“佛祖割肉飼鷹,以等重肉救那鴿子性命,在佛祖眼裏,他的無上法身與鴿子的血肉之軀等同。”滅緣和尚走向墻壁摘下了鬥笠。

“歪理邪說。”莫問散出靈氣將整個清凈禪院設為禁錮。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人,你著相了。”滅緣和尚感知到莫問已經將清凈禪院封住,便沒有去拿那禪杖。

佛家經文裏有很多“色”,但此色非彼色,佛家經文裏的色指的是世間的形形色色,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假的,故此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語。

“大師,父子骨血相連,令郎日夜思念雙親,其母既死,而今你是他唯一的親人了。”莫問動之以情,世人按照心性和悟性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蠢人,這類人很好勸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心智不如旁人,所以容易接納別人的想法。還有一類既不愚蠢也不聰明,這類人勸說起來難度很大,因為這類人有自己粗淺的想法,卻又理解不了對方高深的想法,其結果就是堅持己見。最後一類是聰明人,聰明人也很好勸,但前提是勸說之人要比被勸說的人更聰明,滅緣就屬於這最後一類,但莫問自忖心智不比滅緣更高,故此不敢曉之以理,只能動之以情。

“阿彌陀佛,真人亦是修行中人,理應知道世間的悲苦皆來自七情六欲,貧僧勤修佛法,已然四大皆空,了無牽掛。”滅緣平靜的說道。

“人活於世,若是斷絕七情六欲,與禽獸何異,與死人何異?”莫問這幾年極少動怒,但此時他怒了。

“禽獸與人何異?生與死又有何異?”滅緣搖頭說道。

“我不與你辯法,我只問你,你認不認令郎?”莫問生平最怕跟僧人鬥嘴,他們有一套完整的歪理邪說,很難辯倒他們。這滅緣又如此聰明,聰明人若是鉆了牛角尖,怎麽拉都拉不回來。

“認與不認又有何異?”滅緣微笑搖頭。

“你是他的父親,既然生他就理當庇護周全。”莫問強行按捺心中怒氣。

“前世無債今世難成父子。不管今世他是前來索債還是前來還債,貧僧都可念經消業。”滅緣答道。

“一派胡言,實話不怕說與你,那孩子不是旁人,正是貧道的徒兒,你若斷情絕義,貧道絕不會袖手旁觀。”莫問握拳強壓怒氣。

“阿彌陀佛,我佛慈悲。”滅緣高聲唱佛。

“貧道收他乃是看他忠孝,與你家佛祖有何關系?”莫問挑眉喝問。

滅緣擡頭看了莫問一眼,微笑搖頭。

滅緣的眼神令莫問更怒,這分明是智者看蠢人的眼神,有憐憫,有寬恕。

“你當真是無藥可救了。”莫問重重嘆氣。

滅緣聞言仍不答話,只是微笑的看著莫問。

莫問自然看得懂滅緣的眼神,此番滅緣的眼神是看待惱羞成怒,理屈詞窮之人的眼神。

莫問深深呼吸平息情緒,每次與佛門中人對話就令他有這種憋悶的感覺,十幾年前與廣譜和尚辯法時是這樣,十幾年後與滅緣理論又是如此。

“貧道不曾與你動手乃是因為你是我徒兒的生父,你若不認他,貧道今日就收你魂魄,取你元神。”莫問正色說道。

“阿彌陀佛,貧僧乃佛門弟子,真人乃道家門人,幹涉佛門事物於理不合。”滅緣說道。

“我只問你,你認是不認?”莫問開始提氣。

“真人何曾見過比丘有親人?”滅緣有感,亦開始調動體內靈氣。

“當真不認?”莫問靜心凝神,準備動手。

“阿彌陀佛,真人無需白費心機,無人能動貧僧向佛之心。”滅緣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