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7章 搬運族中體制(第2/3頁)

“務農、商坊、求學三條路子,都也有賞罰,求學考不上童生,年紀到了自然要退下來,不再獲得族內支持。”

“關鍵是其中一點,以後族內分主事、執事、錄事,稚丁四種。”

“族內子弟,可選擇自己願意加入的一塊,同時承擔自己義務和交納的族銀,具體數目,由族內商議,我大體上認為,農一商三相對適宜。”

“對族內毫無貢獻,自身也無成就,加入就是稚丁,稚丁無晉升權。”

“子弟能自己創業,在農得十畝田,在商能建一家小店,或者賺一百兩銀子,在學考取童生,都可成為錄事,有晉升權,晉升到族內執事。”

“錄事和執事,都有專門養老銀。”

“主事可由族長任命,但各廳執事必須是本廳出身,這是免除日後家主隨意安插人手,只會搜刮不會經營。”

“唯治宗廳族長可隨意安置。”

這話一落,只見族裏細小溪流,又起了變化,變成赤紅,略帶些黃,這赤紅和以前不同,充滿了生命力,葉青不由心裏一動——這是族運來日方長的跡象!

葉青說這個,並非是虛妄,這在某個時空裏,是經過考驗的政策,完全照搬著成功的條款。

某朝初,有個200人的小族,祖父是前朝儒生,祖籍在靠近山西太原到河北這段上,按照預測,這家族200年內很窮,族氣灰白,朝夕不保,沒有出過秀才。

而有青色之神,奉命實驗,把這幾條體制點化給當時的族長,賜下“蓄田蓄產以固本,治學求仕以升格”十四字真言,並且給50兩銀子啟動資本。

這個族長很興奮,拉著幾個族老商議後50兩銀子全買了地,為以後兒孫攢點家業,並且族裏人湊錢,請了先生教小孩。

一晃三十年,族裏出了不少童生,但沒有秀才,族裏也沒有糾紛,還算和氣,在周圍十幾裏這族是出了名的團結。

各自出去營生,辦了族學,有不少沒考中的都出去經商了,也有不少死在外地。

出去做生意,或得罪了人,被人整的破產,沒能把消息傳到族裏就死在半路上,或者是被強盜搶了,流落在外。

也有不少紮下跟來有了盈利,走上了經商的路子,這些盈利的,一部分錢送回族裏,湊起來開了族學。

而青色之神點化之後第54年,一個族中弟子考中了秀才,沒能考中舉人,全族裏慶賀,遠在外地經商的族人也回來。

這秀才經過十多年經營,依靠著族裏的力量,當上了主簿,同時當上了族長,拉扯了不少族人當著小吏,給自己和族裏撈了不少好處,因這層關系,族裏經商的開始做大。

這時的族運是淡白,有一點灰。

以後族裏一直堅守著蓄田蓄產,不如意的族人也有飯吃有地種,這在古代已是非常強的生活了,因此更加團結。

往後到100年,家族開始具備了一些規模,族氣是淡白到白,已影響縣,被別的晉商試探打壓,因團結,幾次試探打壓都撐了過來,晉商圈子裏也承認這一族有資格參與——雖是老幺,最小那一批。

然後就保持著這個慣性漸漸壯大著。

150年時,族氣已是淡紅,這族在縣裏已是標準豪強,底蘊差,暴發戶,但非常團結,要不是這族裏讀書人多,有些文風,早被當地主流社會排斥了,而且這時,這族族長的話在縣裏很有分量,話說出來縣令也要考慮考慮。

生活水平不錯,哪怕再遠的族人,都沒有給外姓人去打長工,都有地種,老人也會有飯吃,兒女意外沒了的,族裏也管著(族裏養老),因那時負擔得起,很多人經商,成為土豪。

200年時,最濃烈時是接近純紅,全族有三千人,縣裏和周圍幾個縣都有著族人擔任官吏,郡內一呼,從者雲集。

資本生意跟著幾家,南做到江南,北到內蒙一線,已經形成全國網絡。

然後上達天聽,突然之間被朝廷抽打,自朝廷那裏讓整個環境開始破敗,搞得經商全面破碎。

經過族老和族長還有秀才上的族人一致決定,全族分散到全國各地,十幾人一塊,經商告破,但還保留著大量的資產。

分成很多小股分散到全國各地,他們拿著資產,靠著原來的關系和人脈保持著聯絡,每隔12年來一次全族會面。

這時族運是濃白,沒有紅了,並且這時也接近朝廷的尾聲,在歷史上變革之時,這族還留下了一筆。

這族裏原本歷史200年貧寒,並且50年才出一個秀才,說明素質很差,但第一次證明,家族如果依靠體制,可以氣數連綿,漸漸登高,若不是朝廷打壓,還可以更上一步。

這在那個時空,是轟動歷史性報告,結合著某個時空地球的福布斯報道,真是相互印證,透出了道理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