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焚花蕩月問前塵 第三章 漱凡洗俗,求證塵間凈土(第2/5頁)

見他這樣子,就連小瓊肜一時也不敢開口問他。小丫頭正滿腹奇怪,忖道哥哥怎麽突然變得這麽不開心,即使以前買東西談價錢,不小心被壞蛋店掌櫃騙到,好像堂主哥哥也沒這麽難過……

小姑娘正迷惑時,卻見她醒言哥哥臉色忽又變得輕松起來,朝她倆開顏一笑,說道:

“雪宜,瓊肜,這次咱四海堂,又要來鋤妖滅怪!”

“好!”

見哥哥開懷,小丫頭一聲歡叫,蓋過了她雪宜姊輕柔的應諾。

看著小瓊肜雀躍模樣,醒言心裏又轉過一個念頭,又添了一句:

“瓊肜雪宜,這回你們一起幫我看好,別又錯打了好人……”

“是!”

又是臉蛋兒興奮得通紅的小丫頭搶先回答。

聽過醒言囑咐,瓊肜這一路上便不再玩鬧,反而皺著小鼻頭不時嗅探,看樣子想要像追蹤哥哥一樣,靠氣味找到那些壞蛋。

開始時,見小瓊肜沿路嗅聞,醒言還滿懷期待,過了一陣子忍不住詢問道:

“瓊肜,找到妖人蹤跡了嗎?”

“沒~”

“只聞到花兒很香,就像雪宜姊身上一樣。”

只得出這結論,小瓊肜頗有些沮喪。見她如此,醒言安慰道:

“沒關系,我們再想其他辦法。”

“噢!可是,我只知道這個辦法呀~”

於是瓊肜又繼續嗅探去了。

走了大約一個多時辰,醒言三人便來到一處集鎮。

這處鎮子的入口,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竹門。竹門正中懸著的那塊木牌上,用黑漆端端正正的寫著“清林鎮”三個字。許是風吹日曬久了,這塊木牌已皴裂枯白;但鎮名猶新,應是經常有人替它描畫。

這處集鎮頗為繁華,在醒言一路所見的村鎮中算是數一數二。與其他多雨地域一樣,此地民居多為粗大毛竹構成的吊腳樓。鎮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服飾各異,看樣子應是漢瑤雜居。一路行來,醒言也算了解到不少土著風情;像這樣襟邊袖口繡著精美花紋,發絲又結成細辮兒盤繞頭上,再圍以五色細珠鏈的,便應是瑤家女子了。而那些瑤家男子,則蓄發盤髻,青紅粗布包頭,褲腳寬大,衣外再斜挎白布坎肩。

逛得一陣,醒言便蹲到一處銀飾攤前,與二女一起挑揀,看有沒有合適她們佩戴的首飾。就在醒言捏起一對銀耳墜征求雪宜意見時,忽聽得身後有不少人錯落叫喊起來:

“金缽上師又開壇說法啦!大夥兒快去聽啊!”

“金缽上師?”

轉眼看看身後,發現街邊原本閑散的行人,現在已如潮水般朝集鎮西邊湧去。見此情形,醒言有些好奇,便向面前這位瑤家攤主詢問,那金缽上師倒底是什麽人。

聽他相詢,那位瑤族漢子便操著生硬的漢話,跟這位外鄉客人解釋了一句:

“這個金缽禪師可了不得,佛法無邊,是咱凈世神教的上師!”

說這話時,這漢子一臉崇敬,仿佛只要提到“金缽禪師”這四個字,便已覺得有無限的榮光。

“凈世神教?”

第一次聽說這教派,又見這攤主一臉崇拜之情,醒言便頗感好奇,略略多問了幾句。只是,這瑤家漢子漢話也不熟練,又忙著收攤去聽金缽上師講演,也就沒再多問出什麽話兒來。

看著這漢子只把滿攤的銀飾囫圇鎖到一只小木箱中,便不管不顧的跟著人潮向鎮西口跑去,醒言就忍不住又將“凈世神教”四字在心中咀嚼一陣,然後也招呼一聲,帶著瓊肜雪宜跟在人群之後朝鎮西湧去。

到了鎮西,發現在竹寨門之外,正搭著一座兩丈多高的高台。台上,一位身著雪白衲袍的年老禪師,正在台上語調和緩的說法。在他身後,還有幾位白衣漢子,低眉順耳的垂手侍立一旁。

此時,那座毛竹高台前已擠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圍得密不透風。見當地民眾如此踴躍,醒言也是興致盎然,想看看台上那位慈眉善目、白須白眉的金缽禪師如何講法。認真說起來,雖然他對諸子百家頗多涉獵,但這佛家義理,還只是約略看過一些,浮光掠影,其實並不十分知曉。

此刻自己站立之處,離那高台很遠,也沒特意凝神去聽,但台上那位金缽禪師的話語,卻還是一字不差的傳入自己耳中。

“不錯不錯,看來這老禪師受人尊崇,也不是全無道理。”

見那僧人頗有門道,醒言更打起十分精神,仔細聆聽他說法。

只是,待聽得一陣,他卻有些失望。原來,那位金缽禪師雖然語氣和緩溫厚,言語間感染力也很強,但究其內容,卻大體只是勸人向善,又或如何積攢功德之事。雖然這些也都是值得宣揚的名教義理,但此時金缽禪師講來,卻頗為注重那些細枝末節。時間久了,倒聽得醒言有些昏昏欲睡。